基于多功能CPTU测试的无黏性土原位状态特性与液化评价理论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yao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长期服役性能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化触发评估成为液化震害预防的首要任务,而无黏性土(砂土、粉土)的空间分布与原位状态是其非常重要的内容。多功能孔压静力触探(CPTU)是在天然位置对土体工程性质进行原位评价的一种新型测试技术,具有精度高、测试参数多元化等优点,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于无黏性土的状态特性评价与液化判别。相比于相对密实度,状态参数能够表征无黏性土的密实度与应力水平的双重影响,其确定方法和相关应用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深入开展原位状态参数确定和液化地基设计水平应用等研究,为原位状态评价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为依托,针对饱和无黏性土状态参数评价难题,采用多功能CPTU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饱和无黏性土原位状态特性与液化评价理论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通过南京河砂标定罐CPT试验及数据处理群集(GMDH)智能算法对砂土状态参数确定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锥尖阻力存在明显的“临界深度”,并且其值随着相对密实度Dr的增加而增大,约在0.45-0.60m之间,在半对数坐标中,CPT参数与重度γ、Dr呈良好线性关系;CPT贯入砂土体时探头附近形成高应力区,并由中心沿着水平、竖向方向逐渐分散,CPT贯入机理作用范围会随着Dr的增加而相应地扩大,含水量变化也会影响CPT测试参数值。GMDH建立的ψ法不需要额外的附加参数如静止土压力系数K0、土体压缩指标k,m等,克服了现有一阶方法求解过程复杂且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qt1N,σ′vo,土类指数Ic,BJ作为输入参数的模型为基于性能评价和便捷角度首选的模型;敏感性分析显示qt1N和Ic,BJ是获取ψ的关键参数;应用于标定罐南京河砂、唐山地震液化场地土体状态表征及液化评价,所给的ψ结果与已有经典方法基本一致,液化判别结果也是一致的。(2)通过对废黄河泛滥沉积针对江苏典型地质成因无黏性土,提出了基于电阻率CPTU测试的饱和无黏性土原位状态参数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土类指数Ic是连接粉砂土状态性能和电学性能的有效指标之一,采用所提出的电阻率CPTU评价法与Plewes法,Been和Jefferies及Robertson法计算的状态参数沿深度变化趋势一致且数值接近;状态参数与相对密实度沿深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线性相关性较好,可通过常用的相对密实度指标将状态参数量化;通过状态参数计算的循环阻力比CRR与国际通用NCEER法计算值基本一致;电学剪胀参数与归一化锥尖阻力、相对密实度呈现良好的幂函数相关关系,电阻率CPTU可作为一种现场原位状态评估及地基基础密实控制的强有力工具。(3)针对江苏典型地质成因无黏性土,提出了基于地震波CPTU测试的饱和无黏性土原位状态参数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Vs的原位状态参数评价方法与CPTU法更接近,一致性更好;现场应力条件下,Vs可表达为状态参数ψ、有效上覆应力?′v0和静止土压力系数K0的函数;绘制了江苏地区Vs-?′v0平面中状态参数剖面等值线图,给出了任意深度处无黏性土的状态(松散与密实)及液化敏感区域;Vs与归一化锥尖阻力qt1N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以此构建了Robertson的SBTn土分类图中剪切波速等值线图;联合锥尖阻力和状态参数可提供一个全面与统一的无黏性土Gmax预测新方法。(4)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含砂量的粉-砂混合物的液化动力特性及状态参数指标液化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砂质粉土液化和循环软化发生在超孔隙水压力比在0.75-0.85范围之间,累积剪切应变在5%左右,随后由大的剪切应变和超孔隙水压力比产生液化,在一定的孔隙比e下,粉土含量影响不明显,其影响被其他控制因素如相对密实度显著稀释,CRR与e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砂含量增加,粉土-砂混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固体颗粒接触特性发生了变化,砂质粉土的累积孔隙分布曲线具有良好的梯度、孔径分布曲线具有多峰特性;状态参数ψ与三轴循环阻力比CRR tx,15呈指数函数关系,CRR tx,15随着ψ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基于指标ψ提出了室内三轴CRRtx,15与现场CRR7.5之间的修正因子模型。(5)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核极限学习机(KELM)算法(PSO-KELM算法)建立了简化应力框架下CPTU液化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CPTU模型一个显著特点是适用于更广范围的土体,包括之前的认识“太黏不能液化”;对于粉质土,孔压参数Bq对CRR有一定的影响,并以图的形式给出呈现;所提CPTU模型进行液化判别及现场实际观察结果一致。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给出的基于Fs的PL计算模型,能够考虑模型固有的不确定性,最终形成基于CPTU简化应力模型液化势评价统一理论体系。(6)基于CPTU测试技术论证了液化地基状态与判别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了处理效果评价方法体系及CPTU多元液化判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CPTU能够直接测试现场土体内部孔压分布,可直接评价土的原位状态及力学性质,CPTU土分类图能够对液化与非液化土给出较为满意的划分结果,提出了联合归一化超孔压与状态参数差图表法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土体的原位状态及潜在的剪胀性行为评价;提出了液化地基处理致密化评价指标:相对增长指标、电阻率指标、小应变刚度、状态参数等指标。基于随机场理论,通过场地液化势区划图有效地评价液化地基处理效果,建立了可视化、定量且准确的抗液化地基处理评价体系。基于SPT与剪切波速联合测试评价理论,建立了无黏性土多元液化CPTU评价方法。
其他文献
道法思想是先秦时期流行的一股重要思潮,由黄老道家所首倡,遵循着由“道法”推衍“治法”、从“治身”推论“治国”的基本原则,对战国中后期儒、法等学派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道法思想的普适性也越来越得到突显,在不同学派的学者那里发展出了不同的思想倾向。《黄帝四经》首先提出了“道生法”的命题,奠定了先秦道法思想的基本格调。顾名思义,“道生法”即“法”是由“道”所生,这既标明了“法
随着社会网络的发展,大规模群决策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其为基础的社会化商务推荐亦是推荐系统发展的重点。在大数据背景下,决策环境和决策行为极为复杂。如何分析复杂情境下的大规模群决策问题,并将大规模群决策理论与社会化商务推荐系统进行有效结合,研究基于大规模群决策理论的社会化商务推荐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利用区间二型模糊理论对不确定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以大规模群决策方法为研究重
近十数年来,随着自旋电子学中多种新物理和新效应的发现,以磁畴壁运动为特征的磁动力学研究逐渐趋向于朝着多物理效应的复杂多层膜体系发展,这一方面满足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追求工业化应用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健全不同体系中多场调控下的自旋动力学理论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尤其是在人们研究重心转向复杂薄膜体系的当下,简单薄膜体系中磁畴壁研究等一些基本问题的空白亟待填补。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维度下简
意志是推动一个人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的强大动力。离开了意志品质,一个人就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也不可能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的行动是受其思想支配的。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与其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有很大关系。既然意志行动是以明确的目的作基础,那么目标是否远大、是否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就具有了决定意义。因此,教师应注意对学生
会议
集成式电机驱动与车载充电系统,是一种仅利用电动汽车内原有电机驱动系统,在不增加额外功率器件的基础上,通过对电机绕组的重构和功率变换器的分时复用,来构造车载充电机的一类新型电动汽车用车载充电系统,该类系统因其可以在不占用车内空间且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车载充电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已经提出的集成式车载充电系统仍存在需要增加额外器件、充电时电机会产生启动和脉振转矩、以及电网电压与电池电压无法匹配等
研究背景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学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以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变性死亡为主要病理特征。大量研究证实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数十年,脑内已经出现特异性病理改变。现有研究认为,AD是包括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并且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组织学外观,主要将其分为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室管膜肿瘤,并按照WHO肿瘤分级标准分为I–IV级,以表明其不同恶性程度。近年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遗传学分析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使得脑胶质瘤的分类和治疗有了全新概念。脑胶质瘤中存在脑胶质瘤干细胞(GSC),它们不仅引发、维持恶性肿瘤的生长,还会导致治疗耐受的产生,包括对替莫唑胺(
第一部分MSC移植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部树突状细胞免疫调控的研究目的评价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肺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细胞实验:(1)提取小鼠骨髓来源单个核细胞,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诱导为不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交互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的大数据可视化不仅需要呈现海量数据信息,还包含了高时效、多维度的动态交互形式,但现有的大数据可视化鲜有考虑用户的认知需求,导致了用户在“读取”海量数据时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湮没在可视化的“复杂度”之中。因此,基于用户认知的大数据可视化复杂度研究是当前设计领域与数据可视化领域交叉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用户认知为切入点,通过行为和生理实验方法,分别
在信息量复杂的可视化界面,即复杂信息界面中,若要提取复杂信息的层级结构和关联属性,视觉系统需要能够同时整合多种元信息。全局编码作为有效提取信息聚合属性的视觉统计手段,是提供总体感知的可行算法。而且在目前信息显示维度和数据维度日趋复杂的时代背景下,视觉特征重叠的全局编码感知正确率和精度是用户能否做出最优决策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全局编码感知量化的研究能够为复杂信息界面的设计与评价提供更系统和全面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