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星状细胞对胰腺癌细胞株Patu8898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活化的胰星状细胞是胰腺癌组织中的重要间质细胞,胰星状细胞在胰腺癌中的作用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本研究建立上清-细胞共培养模型,研究永生化人胰星状细胞(immortalized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IPSC)对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粘附能力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制备IPSC上清,建立IPSC上清和Patu8988共培养的模型,并以单独培养的Patu8988为对照,检测共培养后Patu8988细胞增殖、凋亡、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检测Patu8988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Snail、E-钙粘蛋白(E-cadherin)、波状蛋白(Vimentin)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观察IPSC对Patu8988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   结果:在与IPSC上清共培养后,Patu8988的增殖、粘附、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均有明显增强(p<0.05),而H2O2诱导的Patu8988细胞凋亡受到抑制。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与IPSC上清共培养后,Patu8988表达上皮特性的基因E-cadherin下调,而表达间质特性的基因snail和Vimentin的表达上调,两者均具有时间依赖性。   结论:永生化胰星状细胞能促进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的增殖、粘附、迁移和侵袭,并能抑制其凋亡;胰星状细胞可促进胰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是促进了Patu8988细胞上皮-间质的转化。本研究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患者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VPB)后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 HRT)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探讨HRT参
《牡丹亭》是明代伟大剧作家汤显祖的巅峰之作,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想、敢爱、敢死、敢生、敢于追求自由幸福的反封建礼教的艺术形象——杜丽娘。她有着强烈的自我觉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