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汽车全铝发动机主要使用以Al-Si-Mg和Al-Si-Cu为基础的铸造合金材料,两组合金中的主强化相分别为β″(Mg5Si6)和θ″(Al3Cu)析出相,其中β″相和θ″相分别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温度高于185 oC和225 oC时变得不稳定。现代汽车可操作性增加及发动机的小型化和大功率设计对发动机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Al-Si-Mg-Hf体系中,合金经过热处理形成了高密度的Si2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号:51271209); 国家自然基金创新团队项目(项目号:51421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汽车全铝发动机主要使用以Al-Si-Mg和Al-Si-Cu为基础的铸造合金材料,两组合金中的主强化相分别为β″(Mg5Si6)和θ″(Al3Cu)析出相,其中β″相和θ″相分别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温度高于185 oC和225 oC时变得不稳定。现代汽车可操作性增加及发动机的小型化和大功率设计对发动机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Al-Si-Mg-Hf体系中,合金经过热处理形成了高密度的Si2Hf析出相,高温稳定的Si2Hf析出相的形成大幅提高了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并为新型耐高温发动机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本课题选择耐高温性能更好的Al-Si-Cu合金为基础合金,在该合金中添加微量的Hf元素以改善合金的微观组织和高温性能。本论文主要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电子显微镜(FIB-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原子分辨率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硬度测试、高温拉伸和DSC热分析等技术,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边边匹配理论(Edge-to-edge)系统地研究了:(1)微量Hf添加对Al-Si-Cu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Al-Si-Cu-Hf合金中的含Hf析出相的成分和原子结构;(3)Al-Si-Cu-Hf合金中含Hf析出相与基体间的取向关系及变体分析。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1)Al-Si-Cu-Hf合金中铸造缩孔的体积分数为4.7×10-4,相对于Al-Si-Cu合金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正交结构的Si2Hf(Cmcm,a=3.672?,b=14.571?,c=3.641?)初生相和Al78.2Si9.7Cu32.5Fe16相在凝固过程中形成,而β-Fe相的数量降低。(2)Al-Si-Cu-Hf合金在固溶热处理过程中,形成了高密度的矩形状和纳米带状Si2Hf析出相,其晶体结构与Si2Hf初生相一致。在原子分辨率的HADDF-STEM图像中发现了Si2Hf析出相中的平面层错结构,层错平行于Si2Hf结构{010}面在Si2位置处沿着[101]方向位移(a+c)/2形成,且层错结构与Si2Hf在(010)面上的90o旋转孪晶结构一致。(3)多层Cu原子偏聚到Si2Hf/Al界面,Si2Hf析出相内部也发现了单层的Cu原子偏聚现象。基于B3LYP的双原子键能和键长计算结果表明Cu原子在界面处的偏聚有利于降低界面的体积应变。单层的Si原子层束缚在Cu原子固溶偏聚区和Si2Hf析出相的界面有利于降低界面能。(4)Si2Hf析出相与Al基体存在以下几种取向关系:OR1:[001]Al//[100]p,(010)Al//(001)p,(100)Al//(010)p;OR2:[011]Al//[001]p,(0-11)Al//(100)p,(100)Al//(010)p;OR3:[011]Al//[10-1]p,(21-1)Al//(101)p,(-11-1)Al//(010)p;OR4:[011]Al//[001]p,(2-11)Al//(100)p,(11-1)Al//(010)p;OR5:[011]Al//[100]p,(-31-1)Al//(010)p;OR6:[001]Al//[3-10]p,(100)Al//(001)p,(0-10)Al//(130)p;(5)边边匹配理论预测的Si2Hf析出相与Al基体的取向关系为:Type 1:<110>Al//<101>p,{111}Al//{131}p或{111}Al//{060}p;Type 2:<112>Al//<101>p,{111}Al//{131}p或{111}Al//{060}p;Type 3:<112>Al//<013>p,{111}Al//{131}p或{111}Al//{060}p;Type 4:<100>Al//<100>p,{002}Al//{002}p;(6)时效过程中,Al-Si-Cu合金主要发生θ′和纳米Si颗粒的析出。由于Hf元素的添加能够抑制θ′的析出相的形成,以至于延迟了Al-Si-Cu-Hf合金达到峰值时效的时间。实际上,添加Hf元素后Al-Si-Cu合金的高温拉伸强度变化不大而延伸率提升了51.4%,这与合金中铸造缺陷和β-Fe数量的降低直接相关。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两者的综合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夏季极端高温事件。这不但对创造舒适的城市热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影响着城市中的建筑供热、空调所需能耗,以及相应的排放到城市环境中的热量。城市微气候与建筑能耗之间存在着相互耦合的紧密联系:从城市整体来看,城市微气候直接作为建筑能耗预测的边界条件,且存在着空间上不均匀性,而空调设备与室外热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将反过来作为建筑排热释放到城市环境
本文选用H112态AA2099合金为研究对象,探究了AA2099合金单轴压缩过程中的组织织构演变及适宜H112态AA2099的热变形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形前热处理在初始板材中引入Al3Li、Al2CuLi、Al6CuLi3等含Li析出相,系统研究了含Li析出相对初始板材轧制微观组织与晶体学织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然后通过对轧制板材进行退火处理和微观组织分析,探讨了AA2099合金的静态
砂土地层开挖隧道引起的地层大变形问题是常见的地下工程灾害问题,掌握地层的变形规律及机理对预防此类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开挖隧道引起的变形不仅要考虑地表沉降,地层内部的变形同样不可忽视。常规的试验技术通过埋设传感器来获取部分质点的位移,但传感器的埋设会改变模型中土体的连续性,进而影响位移的真实性,因此需寻找一种可以获取地层无损伤连续位移场的试验技术。透明土试验技术将人工合成透明土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
凭借声场信息捕获全面、声源识别全方位等独特优势,基于球面传声器阵列(球面阵)的声源识别技术在诸如航空飞机、高速列车、汽车等舱室的噪声源识别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等效源法和球谐函数波束形成是球面阵声源识别的经典方法,但前者存在适用频率范围窄、全息距离小的不足,后者存在高频虚假声源多、低频空间分辨率差、且无径向距离识别能力的缺陷。因此探索适用频率范围宽、定位量化精度高、虚假声源抑制能力强、计算速度快、鲁棒
增压、小型化是汽油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增压后汽油机的热负荷提高,爆震倾向加重。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推迟点火提前角、减小压缩比和加浓混合气的方法减缓爆震,但是牺牲了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动力性能和热效率。由于水具有较高的气化潜热和比热值,喷水技术在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排放的降低、性能的优化和热效率的提升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对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爆震的抑制效果显著,是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性能强化的有效手段。
直径3米以上的大规格齿轮是航母等大型舰船、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和重载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上的关键核心基础件,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端装备的服役性能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能够加工大规格齿轮的数控滚齿机床精度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重大装备和工程的需要,导致大规格滚齿机床长期依赖进口,被美国Gleason和德国Liebherr、Niles等公司垄断和控制,严重制约我国重大装备的研制,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大规格
机床作为机械制造业的设备主体和能耗主体,量大面广,能量消耗总量巨大,能量利用率很低,能效提升潜力很大;因此,机床能效研究意义重大。现有机床能效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床加工过程能量效率(又称机床运行能量效率)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对机床自身的、影响机床加工过程能量效率的特性研究还不够,致使有些重要问题尚未解决。为此,本文结合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齿轮滚轧成形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无屑加工方法,它利用一个或多个同向旋转轧轮带动工件旋转,同时径向或轴向进给挤压工件表面,使其金属产生塑性流动从而获得特定尺寸与形状的齿轮,具有加工效率高、材料耗费少、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好等优点,符合现代齿轮高效、精密、绿色的生产理念。本文在对直齿圆柱齿轮轴向滚轧自由分齿原理及轧制精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制分齿式轴向滚轧成形新工艺,并对齿轮展成原理、自由分齿误差、材料流
金属材料在工程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服役过程中的破坏失效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如何预防破坏失效有着重要的意义。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破坏主要形式之一,其断裂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学术价值,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的关注。本文针对三种典型面心立方金属的韧性断裂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多尺度实验表征技术分析韧性断裂全过程,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应力状态对断裂过程不同阶段的影响。具体来说,
近年来,在金属材料中引入“孪晶界面”能显著改善材料强韧性的研究备受关注。{10-12}拉伸孪晶是镁及其合金中最容易激活的孪生模式之一。因其临界剪切应力低,极易在塑性变形初期形成,并对后续力学行为产生影响。由于孪晶具有六个变体,孪晶变体的激活强烈地依赖于加载路径,且随着应变量和应变速率不同而变化。因此,研究不同加载路径下的{10-12}孪生行为及其对后续力学行为和塑性变形微观机制的影响规律,对镁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