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芳基咪唑类有机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接电氧化作为一种绿色合成的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易于合成、电位可调、并且具有一定化学与电化学稳定性的新型有机电催化剂的发现及其可能的应用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催化剂——三芳基咪唑衍生物,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在不同反应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三芳基咪唑类有机电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采用多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三芳基咪唑衍生物,并研究了取代基的类型和数目对氧化电位的影响。发现该类化合物易于合成、纯化简单、产率高,也可方便地在咪唑环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另外,该类化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在较宽的范围内电位可调,电位也可预测,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具有一定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2)三芳基咪唑类有机电催化剂在苄基位sp3杂化C-H键活化中的应用考察了该类化合物作为电子转移载体(电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催化氧化苄醇的可能性。发现明显的催化电流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控制电位电解,苄醇可以被电催化氧化成对应的苯甲醛或苯乙酮,苄醚被电催化氧化成苯甲酸酯。(3)三芳基咪唑类有机电催化剂在查尔酮环氧化合物开环-傅克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电氧化诱导查尔酮环氧化物的开环-傅克烷基化反应,考察了底物的氧化电位以及亲核试剂的性质对反应的影响。合成了含有呋喃、吡咯以及吲哚等基团的手性α-羟基酮衍生物。该串联反应只需催化量的电量就可实现,并且与底物的结构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硅烷偶联剂和添加剂对磷化膜封闭的影响,并利用加速腐蚀试验方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对硅烷封闭的磷化膜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3%硅烷偶联
简要综述了大豆分离蛋白、大豆伴球蛋白及大豆球蛋白的结构、营养价值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大豆蛋白在食品体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比较宫腔声学造影、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3月诊治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和不孕患者112例,对其子宫内膜宫腔声学造影、阴道超
<正>众所周知,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繁多而艰辛,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涵盖内容更多,不仅要包括对学生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的管理,还涵盖学生的生活、安全和心理辅导等诸多
会议
<正>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课后托管教育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操作体系:机构归属权明确、政策法律保障完善、办学理念以服务青少年为主、监督体系完备、教师准入资格门槛高、教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无线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对高速的无线通信协议或者标准中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可以将无线通信协议在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国内外财务管理学者先后形成了一系列观点,其中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适应
研究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是进行品牌拓展新市场的前提。本文基于消费者决策理论,利用元胞自动机分析了品牌文化、广告宣传、邻居关系及数量、竞争者、市场的经济环境等对消费
仪式是由文化所规定的具有周期性的社会行为,是一定群体价值、意义和信念的呈现与表达。基于仪式的特性和目的,可以把高校的仪式分为纪念型仪式、竞争型仪式、通过型仪式和欢庆
<正>一、中亚乐器生态区系的范畴"中亚",即亚洲中部地区,该词最早是德国博物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在1843年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关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