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社会经济繁荣昌盛,高速发展,而人们的社会责任却有很大部分的缺失,一些不文明现象甚至违法行为时常发生。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高中阶段正是形成一个人良好品格和责任的重要时期,因而,培养当代高中生的社会责任尤为关键。生物学科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涵盖了科学、技术、环境、人文、生活等多个方面,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奠定基础,也是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因此,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会取得良好效果。首先,本文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教育形式,核心素养自提出之后在各国教育中掀起热潮,但具有学科针对性的培养方法正在探索中,有待完善。因此,笔者通过阅读文献书籍等,搜集了一些资料,从杜威、布鲁纳的教育思想中获得启发,结合STSE理论和德育理论,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其次,笔者精心设计编制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采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完成了对高中生社会责任现所处状态的调查,经整理得出有效数据,并分别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了高中生社会责任薄弱的原因,如社会责任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涉及较少,社会大环境中的负面事件对学生的影响和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较少等。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教龄长的教师在接受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后,思想观念逐渐在转变,但行动上还是以原来的讲授为主,学生成绩依然是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部分青年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引导多思考,将课堂还给学生。最后,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3条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的策略,并将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的教与学进行简单比较融入其中,分别是情境教学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实验教学培养社会责任能力、实践教学培养社会责任行为,用具体的3个案例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实践,备课时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社会责任目标,设计活动中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实验班学生的社会责任略高于对照班,在社会责任认识上较之前略微有所提升。笔者在此次教学研究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收获,明白了高中生社会责任的培养应从社会、学校、家庭3方面入手,学校教育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多方面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意识更强烈,个性更饱满;实践活动要在理论知识熟悉掌握的基础上运行,两者结合效果更好。收获之余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自身研究能力有限,没能更加深入的剖析问题;社会责任需要长期系统的培养,本次研究时间较短,实践不充分,效果不太显著。笔者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努力克服困难,将理论知识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期提出更高效的培养方法策略,为一线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