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枫香四倍体创制及再生植株根茎变异转录组分析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fei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枫香属(Liquidambar spp.)树种是世界性重要林业资源,特别是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北美枫香(L.styraciflua),二者具有的较高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目前我国枫香属的遗传改良相对较少,急需培育新种质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多倍体育种是创制新种质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国内外尚未在枫香属中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以北美枫香为母本,枫香为父本,在控制授粉获得的杂交枫香种子的基础上建立杂交枫香组培再生体系;并以杂交枫香离体叶片和叶柄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加倍研究,并通过直接不定芽离体再生的方法对混倍体进行纯化;针对苗期的根茎变异开展转录组分析,解析四倍体再生植株变异原因。开展上述研究对实现枫香多倍体育种技术的突破、解析四倍体再生植株表型变异机制和提高繁殖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适宜多基因型杂交枫香生根和分化的组织培养体系,为下一步进行离体染色体加倍奠定了基础。吲哚丁酸(IBA)浓度显著影响杂交枫香离体植株的生根率、根数量和株高。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WPM基本培养基添加IBA2.0 mg/L、萘乙酸(NAA)0.1 mg/L、蔗糖30 g/L、琼脂2 g/L和倍力凝4 g/L,pH值调节为5.8~5.9,生根率达到100%,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为85.1%,大田移栽成活率75.0%。噻苯隆(TDZ)浓度显著影响叶片和叶柄不定芽分化率和诱导率。叶片和叶柄最优分化培养基均为WPM基本培养基添加TDZ 0.2 mg/L、BA0.8 mg/L、NAA0.1 mg/L,最高分化率分别为86.6%和90%。研究发现高浓度TDZ促进不定芽横向生长,不利于不定芽伸长,导致大量畸形芽产生。添加BA 0.4 mg/L和NAA 0.1 mg/L的WPM培养基最有利于叶片和叶柄不定芽伸长,最高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58.33%和68.33%,最高平均不定芽个数分别为3.55和2.39个。(2)首次提出了一种在杂交枫香离体器官再生过程中施加秋水仙碱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并提出一种利用器官离体再生对混倍体进行纯化以获得四倍体的技术。叶片与叶柄切口周围的愈伤组织发育状态显著影响染色体加倍的效率,当叶脉切口和叶柄两端切口开始膨大、出现少量愈伤、并且愈伤组织内部出现大量分生组织时,是进行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最适宜时期。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诱导率受到基因型、预培养时间、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其中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时间对叶片和叶柄的外植体存活率和加倍效率影响最大。叶片和叶柄的最佳预培养时间分别为8 d和6 d,最优处理条件都为在200 mg/L秋水仙碱下处理3 d。杂交枫香叶柄的加倍效率要高于叶片,四倍体诱导率分别可达18%。绝大多数基因型伤口周围的愈伤组织在预培养前期发育速度相对一致,预培养时间可以作为判别染色体加倍最优时期的有效指标。此外,将秋水仙碱浓度提高到350 mg/L时,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8.33%,同时获得最高为13.30%的混倍体诱导率。利用直接不定芽离体再生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混倍体的纯化,基因型显著影响混倍体纯化效率,混倍体再生植株中四倍体最高的比率为20.18%。本研究共检测出7个基因型四倍体、8个基因型混倍体,共计15份枫香属新种质。(3)观察发现了染色体多倍体化会导致杂交枫香四倍体再生植株表型和细胞学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尤其是根和茎的伸长能力与二倍体存在显著差异。生根培养25-50 d时,而四倍体仅增长1.93 mm,而二倍体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平均株高增加了 16.94 mm。四倍体叶片和叶脉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根的表皮和皮层的厚度显著大于二倍体,但茎的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厚度与二倍体没有显著差异。大多数四倍体在50 d时顶芽开始休眠,70 d时顶芽完全休眠,具有芽鳞结构。比较生长50 d的根结构发现,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出现的畸形根细胞宽度增加,形状更加不规则,并且根分生区长度减少,未见明显的中柱鞘和完整的中柱结构。但是,四倍体再生植株的木质部细胞、上和下表皮细胞、皮层细胞、髓细胞、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细胞横切面积都大于二倍体。并且,一年生四倍体植株表现出矮化的特点,其中二倍体的平均株高49.13 cm,是四倍体的2.26倍,四倍体平均高度仅为21.74 cm。(4)总结了杂交枫香四倍体与二倍体再生植株在表型差异显著时期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糖和淀粉代谢、细胞周期等与再生植株器官伸长相关的生物学途径。对器官伸长起正调控作用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等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如YUCCA、TAA1、GH3、AUX1、SAUR、CPS、KO、KAO、GA20ox、GA3ox、BAS1、CYCD3等大多数为下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四倍体再生植株根和茎伸长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5)证明了杂交枫香四倍体与二倍体内源生长素、赤霉素、油菜素内酯的含量差异与基因表达量呈现出相似的趋势,通过添加外源激素GA3和IAA可以显著提高四倍体再生植株的株高和根长。研究表明,四倍体根和茎中生长素、赤霉素、油菜素内酯含量显著低于二倍体。在初始阶段,施加外源GA3和IAA可以显著促进四倍体再生植株茎段和根系的伸长。
其他文献
梅花(Prunus wume sieb.Et Zucc.)花期早,能在较低温度下开放。这主要与冷响应程序、花芽休眠调控等相关。而CBF基因和DAM基因分别是响应低温和休眠的关键基因。目前关于梅花DAM与CBF基因在花芽休眠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DAM与CBF的蛋白互作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为了探讨梅花DAM与CBF基因在花芽休眠中的功能,以梅花’三轮玉碟’花芽为材料,克隆了 6个PmDA
随着全球环境气候的变化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南方土壤酸化加剧,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产生了很大影响。培育抗铝的植物品种并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法,并且具有生态、环保、经济的优势。日本结缕草是一种优良的暖季型草坪草,广泛生长在南北方的广大地区,它能在含铝量比较高的酸化土壤中生长良好,是一种耐铝的植物。为了揭示日本结缕草耐铝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日本结
雌配子体是胚珠的核心结构,雌配子体游离核分裂期是胚珠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核分裂的失败将阻碍雌配子体的成熟和卵细胞的产生,可导致植株的雌性不育现象。所以,对该时期胚珠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调控胚珠发育的分子机制已见报道,但主要围绕被子植物展开,对裸子植物的相关研究较少。而裸子植物的胚珠发育与被子植物不同,特别是木本植物,其差异更加明显。本论文以辽宁兴城油松种子
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制约农林业和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索植物耐盐机制并寻求有效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生物技术手段迫在眉睫。维持细胞内的离子平衡对植物适应高盐环境至关重要,增加Na+外排、减少K+流失是植物调控K+/Na+平衡应对盐胁迫的主要策略。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是由复杂的信号网络调控,该网络主要由Ca2+、H2O2、NO、Eth(Ethylen,乙烯)和H2S等胁迫信使构成。近来研究表
2020年初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其传播方式为人传人,传染性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引起免疫失衡状态、细胞因子风暴,随后出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无法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氯喹或羟氯喹、洛匹那韦或利托那韦、雷特格韦和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但尚未发现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本文介绍了血液净化技术,如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
小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ella)和黄层孔菌属(Fulvifomes)是由Murrill于二十世纪初建立,隶属于锈革孔菌科,可引起木材的白色腐朽。作为重要的林木病原菌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降解者,小嗜蓝孢孔菌属和黄层孔菌属的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病理学及生态学意义,但由于其分类特征太过含糊广泛,自建属以来,其定义发生了很多变动和修改,过去的研究对这两个属的分类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研究采用分子系统学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的被子植物幼苗子叶呈黄化状态,而裸子植物幼苗子叶则可以合成叶绿素,仍呈现绿色。因此,以裸子植物为实验材料,研究幼苗建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可以了解光对裸子植物幼苗形态建成、叶绿体建成和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本论文研究了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杉木幼苗光合系统发育以及幼苗的形态建成,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针叶造林树种,因此,本论文研究结果除了具
从学校和家庭来说,要想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就要保持有效的沟通,进而形成友好的伙伴关系,同时,这也是家校合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本文以家校合作模式下实施生命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具体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参考。
为评估新引进的参与式森林管理的可持续性,采用生态学和社会经济学准则,在埃塞俄比亚Chilimo Gaji地区干旱非洲山地森林区进行了 6方面专题研究。第一,在森林管理层面上,通过采用修改的多标准,结果表明:Chilimo Gaji森林在新参与式森林管理模式下是可持续的,总体可持续指数为0.805这意味着80.5%的森林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结果也表明,生态学指标比社会经济指标的可持续性指数价
植物的次生生长发生在初生生长结束之后,由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主要表现为植物根、茎的加粗。近年来研究表明,植物次生生长过程中维管组织的发育受到很多遗传和内源因子的调控,尤其是一些转录因子。bHLH(basichelix-loop-helix protein)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迄今为止,由于植物b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