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Zig Bee无线传感器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穿戴设备定位,受穿戴设备信号传输距离限制,定位需依赖大量锚节点(AN)。前期部署和后期维护AN需要做大量的工作。Wi-Fi定位系统无需提前部署AN,但是Wi-Fi接入点(Wi-Fi AP)功耗高,不适合作为便携式穿戴设备。新兴的跨技术通信(CTC)技术让使用Wi-Fi AP完成Zig Bee节点定位成为可能。首先,本文设计一款无需提前布置的AN的未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ig Bee无线传感器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穿戴设备定位,受穿戴设备信号传输距离限制,定位需依赖大量锚节点(AN)。前期部署和后期维护AN需要做大量的工作。Wi-Fi定位系统无需提前部署AN,但是Wi-Fi接入点(Wi-Fi AP)功耗高,不适合作为便携式穿戴设备。新兴的跨技术通信(CTC)技术让使用Wi-Fi AP完成Zig Bee节点定位成为可能。首先,本文设计一款无需提前布置的AN的未知Zig Bee节点自定位系统——Wi Zi Loc。Wi Zi Loc是第一个使用现有已部署的Wi-Fi AP定位未知Zig Bee节点(UZN)的定位系统,无需修改设备硬件,具有广覆盖﹑无死角﹑抗干扰的特点;其次,针对Wi-Fi AP与Zig Bee节点信号覆盖范围不对称和协议不对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利用协调器逐层递进估算UZN坐标算法——洋葱算法(ONION)。根据能与协调器可直接进行通信的一跳节点坐标计算需经转发才能与协调器通信的多跳节点的位置。这种逐层递进估算的结构类似洋葱,由里到外,层层定位;然后,为避免CTC信号干扰Zig Bee网络正常通信,本文设计一种CTC信号广播周期管理方法。即保证每个UZN都能收到CTC信号,又为Zig Bee网络的通信预留的足够的时间。此外,本文使用RSSI线性对数衰减模型,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最后,本文在软件无线电平台USRP N210及商用Zig Bee设备CC2530实现Wi Zi Loc原型系统。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定位精度可达分米级,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此外,本文还进行软件仿真实验,测试其在上万平方米场地上密集部署节点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Wi Zi Loc能够完成广覆盖﹑无死角的定位工作。
其他文献
面对未来开放式操作任务,机器人将更多地处于动态的未知环境中。为了确保操作性能,机器人不仅需要满足位置精度的要求,还需要满足力/动力学的要求。而且,在狭窄且有遮挡的动态环境中,通过视觉进行引导难度高且时耗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动态环境下机器人末端操作受到的耦合动力学影响,受人类触觉探索行为的启发,提出了动态环境下机器人自主操作的控制框架,实现了在视觉受阻情况下安全自主地完成具有力和位置要求的操
星上交换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卫星通信效率和质量,星上交换设备地检系统是星上交换技术拓展应用关键系统。该文以星上交换设备地面测试为背景,研究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高速协议转换地检系统,模拟星间链路信号源,实现与星上交换设备数据通信。首先,结合某型号卫星星上载荷高速标签交换系统对应地检设备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对硬件电路进行整体设计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铸态与热处理后的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的铝合金组织中针状共晶硅转变为圆滑棒状,而冷却速度小的铝合金组织中硅颗粒尺寸变小;冷却速率对铝合金常温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影响不明显,而T6热处理可显著提高铝合金的常温、高温力学与耐腐蚀性能;常温拉伸试样的断口由基体中的微孔洞、撕裂棱和二次裂纹组成,随着测试温度从25℃提高到300℃,断裂特征由混合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
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和自动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被控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的同时,人们对控制速度和控制精度等指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此之前的成果一般都是基于有界稳定或者渐近稳定展开的,有限时间稳定对提高系统暂态性能有更好的效果。具有严格反馈形式的系统是非线性系统中基础而又最为重要的一类,但由于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仍有很多领域需要被研究,比如随机系统领域和关联系统领域等,这就需要做更深一步
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对多AUV编队控制的研究弥补了AUV在复杂水下作业需求上的不足,提高了作业效率,适应性强,资源利用率高。因此,本文基于领航-跟随编队策略、事件触发机制和固定时间控制理论等对多AUV编队控制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有:首先,为减少多AUV编队系统信息交换与控制器更新的能耗并加快编队收敛速度,提出
当前国民体质监测指标采集的方式,受场地、人员、设施、数据记录方式、费用等因素的制约,使得难以形成全面、及时、廉价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获取机制。本文以为国民体质监测提供一种高效、廉价的预测手段为目的,基于国民体质监测数据集,以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指标预测模型为目标,对其中相关的混合式特征选择方法、集成学习方法、超参数优化等机器学习领域的问题开展了研究与实验工作。首先,结合国民体质监测数据集自身的数据特点,
本文从掷胞酵母中克隆了酮基还原酶(KR)基因,并研究了KR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利用重组的KR进行了4-氯-3-酮基-丁酸乙酯(COBE)手性转化为R-4-氯-3-羟基丁酸乙酯(CHBE)的初步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掷胞酵母中克隆得到酮基还原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BV-220表达载体,经温控诱导表达,表达量达总蛋白的40%,可溶性占25%。 经亚克隆,把KR基因
已故的歌手赵英俊,在2016年创作一首《方的言》,歌词写道:吃饭你家乡怎么念,学得地道我就与那儿有关。再斟满不觉已天色将晚,挥挥手就当万语千言。一首以方言抒发乡情的歌曲,就这样流行开来。民以食为天,欲知家乡何处,问声吃饭招呼便知。从乡音到行动坐卧,只要带着故乡的味道,哪怕一点点,感慨就延绵不绝。
随着遥感对地观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光谱、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已在世界许多地区建立起来,每天都可以获取海量的遥感数据,使其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也造成了遥感数据的多源性与异构性,导致科研工作者在数据获取阶段浪费大量资源。多样化的遥感算法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科技综合创新,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依据,但是,在对多源异构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时,专用的遥感平台便显得更加局限。本文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