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指研究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经典话题。许多语言学者从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纷纷研究回指,并取得丰硕的成果。Quirk(1985)将回指分成直接回指和间接回指。人们对直接回指的研究较多,而很少关注间接回指。在间接回指中,先行词与回指词不具有同指关系。因此,理解先行词与回指词的照应关系,成为理解间接回指的重点。Ariel(1990)和Chafe(1994)都曾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间接回指,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对间接回指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脑海中的认知模型。因此,本文尝试用理想认知模式这一认知理论对英语语篇的间接回指进行探讨。Lakoff于1987年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根据Lakoff(1987)的观点,转喻是指在同一个ICM之内表述和解释“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知现象。转喻使人们更加关注所指代事物的显著部分,它已经成为人类行为语言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本文是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式研究英语语篇中间接回指的认知转喻研究。研究的理论框架是理想认知模型,研究的视角是认知转喻视角。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讨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在ICM理论框架下,间接回指的认知转喻机制的是什么?(2)在ICM理论框架下,如何运用认知转喻研究分析和解释间接回指?本文通过定性研究,分析国内外语言学家以及学者在出版的书籍或刊物上发表的41个关于间接回指的例句,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并从认知转喻角度,分析名词间接回指,代词间接回指以及零形回指,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在ICM理论框架下,间接回指的认知转喻机制是通过分析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认知转喻关系以及整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认知转喻关系,最终发现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可以用认知转喻视角来解释英语语篇间接回指中先行词与回指词的间接指代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间接回指中名词回指,代词回指以及零形回指中先行词与回指词的关系,发现先行词与回指词存在认知转喻关系,可以看出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下的认知转喻对名词回指,代词回指,零形回指有很好的解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