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粗根组(Sect.Bromatorrhiza Ekberg)隶属于广义百合科(Liliaceae s.J.)葱属(Allium L.),有10种3变种,为东亚特有。全部种类集中分布于我国西南部,主产横断山区。仅4个种的分布区扩大到与我国西藏和云南比邻的周边国家。本文研究了该组8种1变种,包含该组所有染色体基数类型,材料来自四川、云南两地。 (1)首次对峨眉韭A.omeiense Z.Y.Zhu、灌县韭A.guanxianense J.M.Xu、木里韭A.hookeri Thwaites var.muliense Airy-Shaw、杯花韭A.cyathophorum Bur.&Franch.、粗根韭A.fasciculatum Rendle、三柱韭A.trifurcatum(Wang et Tang)J.M.Xu的ITS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另对Genebank中已有的宽叶韭A.hookeriThwaites、多星韭A.wallichii Kunth、大花韭A.macranthum Baker以及外类群韭A.tuberosum Rottl..ex Spreng.、山韭A.senescens L.的ITS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各种类ITS基因长度为:峨眉韭679bp、灌县韭701bp、木里韭670bp、杯花韭612bp、粗根韭666bp、三柱韭666bp、宽叶韭680bp、多星韭649bp、大花韭666bp、韭644bp、山韭643bp。 (2)利用系统发育分析软件PAUP4.0β8和MEGA2.0对粗根组种类进行了分子系统树重建。采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最大简约法(most parsirnony method)、最小进化法(mininmm evolutionmethod)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通过定义和不定义外类群,以及选择不同数量的外类群对所得的序列数据进行分析,重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①杯花韭应从粗根组中划出;②三柱韭应从粗根组中划出;③基数为11的粗根组种类为一单系群;④基数为10的粗根韭与基数为11的粗根组种类具有 密切的余缘关系;⑤基救为7的多呈韭与大花韭具有不同的进化途径,亲缘关系 较远:③粗地组成员的合理组成应为基数为11的种类,外加基数为10的粗恨韭 和基救为7的多丑韭与大花_Ik。 (3)对分析软件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单比较。 宽叶韭隶属于葱属粗根组,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臧东南部。生】y# 拔 1500叶000m的湿润山坡或林下。斯军兰卡、不丹和印度的北部也有分hi,在 我国南力‘的一些地区栽培作蔬菜食用。 本文应用随机扩增多态0*以RA Pm技术,对宽叶韭的11个居群进行了种内 分化研究。实验所得的 RAPD资料利用 RAPDistance package*4软件、MEGA 2刀软件、PAUP4.田 8软件,采用多种运算系数和构树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 近乎完全相同的聚类结果,显示宽叶韭为一单系群,支持宽叶韭种的成立。彻汁 韭明显分为两大分支,这与宽叶韭的冬季倒茵和冬季不倒苗的两种生活习性亢全 一致,与宽叶韭的倍性和生境(海拔)密切相关。RAPD研究结果与细胞学研究、 植物化学研究和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宽叶韭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 种内分化现象,而多倍化可能为宽叶韭进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