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获益感现状;分析患者和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对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认知评价、乐观倾向对获益感的影响,为提高照顾者的获益感水平以及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9年1-9月在浙江省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获益感量表(BF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SCSQ)、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进行调查。采用EXCEL 2016版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AMOS23.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使用自编问卷调查患者和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使用疾病获益感量表对照顾者的获益感进行测量,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度进行调查,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照顾者的应对方式进行测量,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对照顾者的认知评价情况进行测量,使用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对照顾者的乐观倾向进行调查。对于患者和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照顾者的获益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认知评价、乐观倾向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分析方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获益感总分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获益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认知评价以及乐观倾向的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主要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采用路径分析探讨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认知评价、乐观倾向对获益感的影响和各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1.共发放问卷280份,有效问卷为258份,有效率为92.14%。2.照顾者的年龄在18~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98±13.36)岁,其中男性有81人(31.4%),女性有177人(68.6%);照顾者为配偶的有85人(32.9%),子女为142人(55.0%),其他亲戚为31人(12.1%)。患者年龄为38~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09±10.29)岁,其中男性有142人(55.0%),女性有116人(45.0%)。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获益感的总分为(69.35±15.46)分,各维度平均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健康行为3.50(2.67,4.00)分,家庭关系3.17(2.67,2.83)分,接受3.00(2.33,4.00),个人成长3.00(2.43,3.71),社会关系2.67(2.00,3.67)分。应对方式及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30.10±7.40)分,(21.29±6.82)分,社会支持、消极应对、认知评价、乐观倾向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41.00(36.00,46.00)分,9.00(7.00,10.00)分,24.00(16.75,32.00)分,13.00(12.00,14.00)分。4.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照顾者获益感得分在照顾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人均月收入、每日照顾时长、共同照顾者个数、与患者的关系上存在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获益感与社会支持(r=0.521,P<0.01)、积极应对(r=0.619,P<0.01)、乐观倾向(r=0.350,P<0.01)都是正相关的关系,与认知评价得分(r=-0.384,P<0.01)呈负相关关系。6.回归分析显示,共有照顾者的每日照顾时长、积极应对、认知评价、乐观倾向这4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照顾者获益感总变异量的51.3%。7.路径分析显示,乐观倾向、积极应对以及认知评价对获益感具有直接效应,社会支持和乐观倾向可以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获益感,社会支持可以通过认知评价间接影响获益感。研究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获益感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健康行为维度和家庭关系维度的分数较高。2.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为照顾者每日照顾时长、积极应对、认知评价和乐观倾向。3.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对获益感的作用最大,其次为社会支持,认知评价对获益感的影响排第三。4.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照顾者获益感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有针对的进行干预,以提升其获益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