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LED作为新一代绿色光源,因其低功耗、高效率、长寿命,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实现白光LED有多种方法,目前蓝光芯片激发黄色YAG:Ce3+荧光粉为主流技术方案,但是由于缺乏长波长的红光发射导致显色性不好。紫外光芯片结合相应RGB荧光粉的方案能够解决此问题,本文研究的就是能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的硅酸盐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主要内容包括:(1)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荧光粉Sr2.94Si05:0.03Ce3+,0.03Li+.在415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黄绿光,发射峰的位置在532nm,是由Ce3+的电荷跃迁5d→4f(2F7/2和2F5/2)引起的。用Mg2+和Ba2+取代Sr2+,合成了Mg2+或Ba2+共掺杂的Sr3Si05:Ce3+,Li+,考察了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控制Mg2+、Ba2+和Sr2+的比例,可使其发光位置在517nm和552nm之间可控调节。同时,用Mg2+和Ba2+取代Sr2+以后,荧光粉的热稳定性增强,尤其是用Ba2+取代Sr2+,荧光粉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该荧光粉能够应用在近紫外(~410nm)激发的白光LED上。(2)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成功合成了荧光粉Sr2Si04:Ce3+,确定了其最佳合成条件:煅烧温度为1200℃(空气),Ce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柠檬酸与金属的比例为2:1。在此条件下合成的荧光粉颗粒大小分布均匀,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后,发射峰的位置在410nm。并确定了提高其发光性能的最佳助熔剂为Li2CO3及助熔剂的最佳添加量为前驱体重量的1%。(3)首次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成功合成了Sr2Si04:Dy3+(?)(?)Sr2SiO4:Sm3+荧光粉,并且确定了Dy3+和Sm3+的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1.5%和1.0%。在此基础上,首次成功合成了单一基质的Sr2Si04:Dy3+,Sm+白光荧光粉。通过改变Dy3+和Sm3+的掺杂浓度,可以改变荧光粉蓝光、黄光与红光发射的比例,使其输出的白光色温和显色性在一定范围内可控裁剪,很好的实现了单一基质荧光粉的白光发射,可用在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