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及回用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它具有去除SS、COD、BOD、脱氮、除磷的作用,其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二沉池),其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运行费用低。为强化脱氮效果,本试验增加缺氧段,组成缺氧-好氧生物滤池工艺(好氧生物滤池由两级曝气生物滤池组成),本论文研究该工艺的启动与影响因素、脱氮工艺与过程控制的相关内容以及反冲洗特性。本试验挂膜分两个阶段:闷曝阶段(3d)、自然挂膜阶段(17d),CODCr及NH3-N的去除率达到75%左右,挂膜成功。通过试验证明该工艺能有效进行脱氮,其出水水质好,基本上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并且该工艺具备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容积负荷在0.05~0.91kgNH3-N/(m3·d)之间变化时,系统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约为90.8%,出水NH3-N浓度大部分在5mg/L以下。由于硝化液的大量回流,使得缺氧滤柱的功能较特殊,具有去除有机物、硝化及反硝化多种功能,CODCr去除率均值32.1%、平均硝化率23.94%,平均反硝化率57.03%。碳化柱完成了对大部分NH3-N、有机物的去除,平均硝化率38.58%,平均CODCr去除率24.4%。后面硝化柱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明显,NH3-N平均减少2.76mg/L,但NOx--N平均增加只有0.87mg/L。试验中城市污水的CODCr/NH3-N均值7.15,适合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的进行,故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NO2--N积累问题。通过试验确定该系统较优化的运行参数:总HRT=48min=0.8h(缺氧段20min,好氧段28min,均是最短HRT),气水比1:1~2:1,系统回流比1:1~2:1。反冲洗是维持曝气生物滤池功能的关键性操作,本试验采用的反冲洗程序:单独气洗强度为8L/(s·m2)、单独气洗时间为3min、联合气洗强度为8L/(s·m2)、联合水洗强度为3L/(s·m2)、联合冲洗时间6min、单独水洗强度为3L/(s·m2)、单独水洗时间为4min。通过试验确定反冲洗周期,柱1:24~36h,柱2:2~3d,柱3:5~6d BAF;反冲洗用水量约占产水量的7~9%。对缺氧滤池(柱1)进行气水联合反冲洗,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缺氧环境,使得反硝化效率不是很高(只达到了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