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和烟蓟马Thrips tabaci(Lindeman)是世界性的蔬菜和观赏作物害虫,其除直接取食造成危害外,还能传播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等多种植物病毒,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为明确西花蓟马和TSWV在田间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TSWV对西花蓟马生殖力的影响,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本研究采用常规PCR检测了不同地理种群西花蓟马的带毒率;系统调查了温室辣椒上西花蓟马和TSWV的发生动态规律;研究了TSWV对西花蓟马子代生殖力的影响,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评价了不同药剂对烟蓟马的毒力和田间药效。主要结果如下:1.检测了不同地理种群西花蓟马的带毒率采用常规PCR检测9个地理种群西花蓟马的带毒率。结果显示,云南元谋、河北张家口和北京延庆地区温室辣椒上西花蓟马的带毒率分别为85%、10%和5%;在山东昌乐县温室辣椒、北京昌平区温室辣椒、新疆乌鲁木齐温室黄瓜、北京怀柔区温室黄瓜、云南嵩明县露地苕子和云南上蒜县露地白菜上采集的西花蓟马带毒率均为0%。2.调查了温室辣椒上西花蓟马和TSWV的动态规律对日光温室种植的辣椒上西花蓟马和TSWV的动态变化规律调查发现,TSWV的发生与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关系密切。春秋季初始辣椒发病率均为20%,春季辣椒在5月初左右发病率达到高峰期,为90%以上,此时辣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和带毒率也达到高峰,种群密度为1.4头/株,带毒率为100%。秋季辣椒发病率增长缓慢,最高峰发病率为45%,此时辣椒上西花蓟马种群密度为3.1头/株,带毒率为27.8%。结果表明,春季日光温室辣椒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秋季。3.检测了辣椒不同器官TSWV发生情况采集发病辣椒的叶片、花瓣、花蕊、果实和种子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辣椒的叶片带毒率为100%,花瓣带毒率为90%,花蕊带毒率为70%,果实带毒率为100%,种子带毒率为86.7%。将带毒种子室温放置60 d,随机抽样检测其带毒率为88.6%,播种至子叶长出检测其带毒率为0%,待初始开花时检测其带毒率为0%。结果表明,辣椒发病后,其不同器官均带毒,为系统侵染,但种子不能传毒。4.明确了 TSWV对西花蓟马生殖力的影响收集6 h内孵化的西花蓟马1龄若虫,在感染TSWV的曼陀罗叶片上取食3 h,转移至豆角上饲养至成虫后配对,记录每对成虫子代数量及雌雄比例。根据亲代成虫的带毒情况,分为四个处理,即处理一:雌虫和雄虫都不带毒F(-)× M(-);处理二:雌虫不带毒而雄虫带毒F(-)× M(+);处理三:雌虫和雄虫都带毒F(+)× M(+);处理四:雌虫带毒而雄虫不带毒F(+)× M(-)。结果表明,西花蓟马获毒3 h带毒率为61.1 1%,其病毒含量最高级别为3,所占比例为6.02%,病毒含量最低级别为1,所占比例为49.62%。TSWV对西花蓟马F1代总数量无显著影响,但亲代雌虫感染TSWV,无论与其配对的雄虫是否带毒,其子代雄虫数量均显著高于雌虫,子代性比由2.10~2.68/1变为0.53~0.55/1。雌虫的病毒含量对子代的总数量无显著影响,但病毒含量级别为3的雌虫子代雄虫数量显著高于1和2。5.筛选出了对烟蓟马防效较高的药剂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测定了 8种药剂对烟蓟马成虫、若虫的致死浓度(LC50)和9种药剂药对烟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成虫活性较高的药剂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和虫螨腈,其LC50值均小于1 mg/L;多杀菌素的LC50值为2.11 mg/L;吡丙醚对2龄若虫表现较高毒力。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对烟蓟马表现出较强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14d防效均达90%以上;阿维菌素、溴虫氟本双酰胺和甲维盐的速效性较强,药后3d防效均达92%以上,但持效性逐渐降低,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8.51%、87.60%和82.31%;多杀菌素和噻虫嗪的速效性较低,但防效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到88%以上;吡丙醚防治烟蓟马若虫的速效性较好,药后3d防效分别为86.83%,但持效性较差,药后14 d防效为58.51%。因此,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和乙基多杀菌素可作为防治烟蓟马的生产推广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