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街区可吸入颗粒物扩散模拟与街区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NASA公布的一张世界空气质量地图显示,全球颗粒物污染最高的地区是北非以及中国的华北、华东和华中全部,中国大部分地区颗粒物平均浓度接近80微克/立方米,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有关污染指标的8倍。中国政府网于2013年9月12日公开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以上事实充分表明,当前我国的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不仅是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而且已成为确保城市公共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城市商业街区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也是空气污染物最易集聚的城市空间。建筑环境的复杂性、人流的多元性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使临街建筑物附近和行人呼吸高度处的污染物浓度急剧提高,极大地加剧了城市商业街区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因此,商业街区往往是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的重灾区,商业街区空气污染防治已逐步成为城市化过程中急需应对的重要问题。当前可吸入颗粒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尤其是可入肺的PM2.5,对其防治不仅是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环境问题,而且是影响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建筑空间结构复杂,人流量巨大的城市商业街区,影响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扩散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根据对可吸入颗粒物扩散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在城市气象条件的影响下,研究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建筑空间布局形式、街区建筑下垫面物理特性、污染源特性及强度等因素能够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扩散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城市商业街区的空间布局特征,对可吸入颗粒物PM2.5影响下的城市商业街区的空间布局形式进行研究探讨。以数值模拟技术为基础,提出控制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城市商业街区空间规划布局策略。结合CAD和Sketchup建模软件,建立研究区域的基本模型,分析研究区--太原街的街区形式走向、建筑空间布局形式等空间信息;统计可吸入颗粒物的历史监测数据,结合实地样点调查,耦合分析城市气象要素和街区下垫面环境对扩散效应的影响,确定污染源的模型参数设置;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如FLUENT)软件对街区可吸入颗粒扩散的水平及垂直格局进行动态模拟,揭示在城市气候特征下可吸入颗粒的扩散范围、空间变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基于可吸入颗粒物扩散控制的城市商业街区空间布局优化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重点分析了沈阳市太原街可吸入颗粒物扩散分布特征,通过太原街现状分析,提取了商业街区典型空间布局形式,并且进行了优化策略的研究,进而应用到沈阳市太原街整体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中。通过fluent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与街区空间布局的设计手法相结合,结果可以应用于东北地区相关的城市商业街区的改造和设计,对城市商业街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扩散与街区空间布局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对钢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使钢厂对钢铁的加工与生产不断加快,对钢铁的加工与生产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只有确保机械设备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钢厂的生产水平。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