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化疗药物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反复筛选、诱导,建立具有耐药性的鳞癌细胞株,并与亲代细胞株Tca8113对比生长特性及基因谱表达改变。初步探讨口腔鳞癌的耐药机制,为口腔鳞癌临床化疗方法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体外培养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利用MTT法进行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梯度急性毒性试验,了解各种化疗药物不同浓度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杀伤效应,估计化疗药物的长期效应,为耐药细胞株的诱导、筛选寻找合适的初始剂量和药物浓度提升梯度。2、利用卡铂(carboplatin,Ca)和5-氟脲嘧啶(5-flurouracil,5-Fu)间歇给药的方法杀死绝大部分敏感的Tca8113细胞后,撤除化疗药物,让剩余的细胞在无药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使其逐渐恢复生长达到可以常规传代的水平。再次加入化疗药物,重复以上过程,通过反复诱导、筛选,得到两株耐药细胞,分别命名为Tca8113/Ca和Tca8113/Fu。3、对比亲代细胞株Tca8113及其耐药细胞株Tca8113/Ca和Tca8113/Fu之间的形态改变,倍数增长时间长短和细胞周期分布。4、分别抽提亲代细胞株和两个耐药细胞株(Tca8113,Tca8113/Ca和Tca8113/Fu)的总RNA,再由总RNA合成双链DNA,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作为探针,寡核苷酸芯片制备,探针与芯片靶标杂交,洗脱,染色,芯片扫描,数据检测与分析,对比它们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1、通过间歇加药的方法建立了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的卡铂和5-氟脲嘧啶耐药细胞株,分别命名为Tca8113/Ca(耐药指数RI=2.86)和Tca8113/Fu(RI=2.31);2、与亲代细胞株Tca8113相比,Tca8113/Ca的细胞形态变圆变小,生长明显减慢,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增殖率降低,Tca8113/Fu的细胞形态变大变长,圆形及不规则细胞减少,生长速度和细胞增殖率无明显改变;3、用耐药细胞株Tca8113/Ca和Tca8113/Fu的基因表达谱对比亲代细胞株Tca8113基因表达谱,Tca8113/Ca有67条基因表达出现差异,其中21条基因发生上调,46条发生下调。Tca8113/Fu与亲代细胞株相比有33条基因发生改变,其中14条基因发生上调,19条基因下调。【结论】1、成功建立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ca8113的卡铂和5-氟脲嘧啶耐药细胞株,分别命名为Tca8113/Ca和Tca8113/Fu;2、利用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表达谱比较,发现DNA依赖性转录调节及转录相关基因群可能与舌鳞状细胞癌耐药性有关,细胞运动相关基因在Tca8113/Ca表达谱中也出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