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甲烷排放水稻品种间差异及机理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liz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持续不断提高水稻单产是我国稻作生产的重要任务。但稻田也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产生源和排放源,在全球甲烷排放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全球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研究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稻田甲烷排放差异并阐明稻田土壤—水稻植株及微生物与CH4释放潜能之间的关系,对水稻高产栽培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桂花球、徐稻2号和盐粳2号三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上述品种间甲烷释放的差异和施氮量对其甲烷产生、氧化及排放的影响,分析了稻田中产甲烷古细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差异,并探究了稻田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微生物学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水稻甲烷排放量具有显著差异。全生育期甲烷排放总量,桂花球最高(1423 kg ha-1),徐稻2号次之(1010 kg ha-1),盐粳2号最低(923 kg ha-1)。减少氮肥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稻田甲烷的释放。(2)不同品种水稻在植株水平上差异显著。盐粳2号与徐稻2号在植株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茎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根干重、根冠比、根长以及产量等方面显著高于桂花球,与甲烷排放量在品种间变化趋势相反,但是甲烷排放通量与产量、穗数、每穗粒数以及干物质重呈显著的负相关(r=-0.998*-1.000*);与结实率、千粒重等因素的相关性均不显著。(3)通过高通量测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同品种水稻根际土壤中细菌、产甲烷古细菌以及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与大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差异不明显,但是优势菌群的比例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品种根际土壤中产甲烷古细菌的群落结构中优势菌群甲烷细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占据了60%-70%,而且甲烷排放量高的品种桂花球根际土壤中这两种优势产甲烷古细菌的相对丰度要高于盐粳2号与徐稻2号。甲基八叠球菌属、甲基单胞菌属是根际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的优势菌群,占据了整个群落的60%,与产甲烷古细菌相反,盐粳2号与徐稻2号根际土壤中这两种甲烷氧化菌的丰富度要明显高于桂花球。这也就是说,产甲烷古细菌优势菌群的丰度与甲烷排放具有正相关性,而甲烷氧化菌优势菌群的丰度与甲烷排放成负相关性。不同品种根系土壤中细菌的群落大小差异不显著;盐粳2号根际土壤中产甲烷古细菌、甲烷氧化菌的数目低于桂花球。四种特异产甲烷古细菌,马氏甲烷八叠球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甲酸甲烷杆菌、嗜树木甲烷短杆菌的数目对甲烷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甲烷排放通量与产甲烷古细菌群落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0.958*),而与甲烷氧化菌数目及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948*)。(4)通过树脂切片技术观察水稻根系以及茎秆通气系统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通气组织的面积与甲烷释放量呈显著负相关(r=-0.989*),根系通气组织面积比与根际土壤氧化还原单位呈显著正相关(r=0.983*),与产甲烷古细菌的数目呈负相关(r=-0.952*),与甲烷氧化菌的数目及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987*)。茎秆通气系统中靠近地面节间的气腔、髓腔面积对甲烷释放的影响更为显著,通气系统的面积越大甲烷释放量就越高。(5)根系通过向土壤中分泌一些物质与土壤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进而调控植株的生长。本研究中,仅对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的有机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和琥珀酸含量与产甲烷古细菌的数目呈显著正相关(r=0.979*),即苹果酸和琥珀酸促进了产甲烷古细菌的活性;甲烷氧化菌数目及甲烷氧化菌氧化活性与酒石酸和柠檬酸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130.817*)。(6)通过外源添加氮肥研究N肥对甲烷氧化菌活性影响发现,不同氮肥对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均双重效应。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但是抑制程度不同,NH4HCO3和NH4C1在每克干土中含有200μg氮时对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已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KNO3在每克干土中含有400μg氮时对甲烷氧化菌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要低于NH4HCO3和NH4C1;尿素在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但是抑制效应不显著。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数据信息迅猛增长,对于地震的相关科研趋势亦是如此,继而使大数据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地震监测数据的研究领域引起人们的普
森林结构参数是刻画森林生长、评价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森林结构参数有树高、冠幅、胸径、LAI和LAD等,这些参数为森林资源管理以及制定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政策提供了可靠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为遥感应用带来机遇的同时带来了挑战,传统基于像素的影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日益显露。而与之相比,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不仅依靠光谱信息,还充分利用影像的空间信息,在消除椒盐噪声以及空间关系的处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已成为当前遥感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影像分割。论文针对目前影像分割技术研究中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