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及其精神困境——对《红楼梦》、鲁迅和《财主底儿女们》的探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的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现代人和他们作为现代人标志的精神痛苦的困境,为此选取的三个点分别是《红楼梦》、鲁迅和路翎的小说《财主底儿女们》,并试图勾勒出一条隐约的精神路迳。三个个案中既有小说文本,又有作为现代人本身的鲁迅。 《红楼梦》并不是完全现代意义上的,但它在这一精神路迳中却有着遥远的开端的意义:一方面它预言性地跨过了史诗和小说的两个世界——而这正是现代小说的发生,并且作为小说它具有和以前所有叙事文学的异质性,即它更接近现代小说,写的是“对存在的探索”,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描写人生”;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其中触摸和展现的人的现代精神困境已很强烈了。 鲁迅是现代中国最现代的现代人,论文通过对小说《故乡》的细读阐述现代人的返乡体验,以及田园荒芜、无家可归的痛感;又由<影的告别》和《过客》两篇的细读,描绘“影”也即是灵魂独自远行前的内在紧张,和过客在路上的苦痛、彷徨的心灵,由此我把鲁迅说成一个独自远行穿过黑夜走向死亡的异乡者,永远的异乡者。 路翎的少年天才之作《财主底儿女们》令人惊异地表达了如此多而复杂的现代经验——同时也是精神困境,拿它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不但为了论述两者形式和内在精神上的相似,而且在对比中说明了《财主底儿女们》精神上的缺憾,即没有由新生带给人的光亮和力量。论文还集中透视了蒋蔚祖底由疯狂、忧郁、诗意和死亡构成的精神世界。 本文试图通过作品的解读,想象并描绘出其中现代人的精神图景,并尝试对当下文学和精神境遇表达一份自己的理解。
其他文献
刘恒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中坚分子,他创作的多部中、长篇小说以及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在当代文坛都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反响。什么是刘恒的创作源泉,是人类欲望的无限与行
当今的北美汉学界经历了对“西方中心观”的批判、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以及对“中国中心论”的反思后,出现了一种重新书写中国历史的气象,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就是这一过程的代表
人称“诗鬼”的李贺,乃中唐韩孟诗派里的一员猛将。其才高命短,在短短二十七年生命时光里,忧病、畏死、求生,于穷愁困顿的人间笔补造化,超入仙界与鬼域,形成了冷艳奇诡的诗歌风格,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