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策略协同的无人机编队控制与防撞方法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无人技术的发展,无人作战将成为战场的新形态,随着编队化、自主化的无人机发展趋势,基于群体智能的无人机编队将在无人作战中扮演关键角色。在其发展过程中,碰撞问题是制约该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给编队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挑战,编队的控制与防撞对无人机的发展至关重要,是无人机编队体系框架的关键算法。本文对无人机单机和编队的控制与防撞问题进行了研究,保证编队在运动过程中内部的有序与安全,同时避免与外部威胁的冲突。基于此,本文针对无人机单机避撞问题,提出了基于关键节点选择和机动协同的分布式无人机防撞算法;面向无人机编队,提出了基于共识算法和“引领—跟随”的编队控制算法;针对无人机编队间的防撞问题,提出了基于策略协调的混合式无人机编队防撞算法。对于无人机单机避撞,在局部空域中,所有存在威胁关系的无人机构成一个局部空域的动态复杂网络。每一个节点根据其余节点的态势信息,从策略集中选取3组候选防撞策略,通过不确定性轨迹建模生成计划航迹。算法比较节点间的策略组合,根据鲁棒性原则为每一个节点确定最优避撞策略,其对应的计划航迹为无人机对某一空域的预定,是冲突发生时的逃脱路径。针对无人机编队控制,编队采取“引领-跟随”的编队形式,即以领机作为无人机编队的控制者并独立飞行,不受编队内其他个体的影响,其他个体作为僚机,跟随领机飞行,通过“共识算法”收敛到时变的期望位置并保持稳定的编队几何构型,同时基于改进的人工势场法实现编队内的碰撞避免。面向无人机编队间的避撞问题,本文构建分布/集中式的混合控制框架,即无人机编队内采取集中式控制,编队间采取分布式控制,当一组编队遇到外部威胁时,将被视为一个控制对象,并作为一个整体运动。领机作为编队的控制中心,负责与其他编队沟通协同,并生成编队的无碰撞轨迹,编队内僚机跟随领机运动,收敛到指定轨迹。此外,本文针对无人机在实际情况中遭遇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包括对冲突检测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时空混合冲突检测模型;为解决无人机间不充分协同问题,提出了一种标志分配策略;为了解决信息传输中的数据丢失和延迟问题,提出了协调阻尼的策略;并对无人机控制策略进行创新和改进,针对无人机单机,提出了分布式的控制框架,针对无人机编队,提出了分布式\集中式混合的控制框架。
其他文献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从某处复制粘贴一段源代码并对其进行修改是一种常见的编程方式,这种软件开发方法称之为代码复用。虽然代码复用技术确实给软件系统的研发带来许多便利,但由此导致软件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大量克隆代码,不仅使整个源代码变得臃肿,增加软件系统的维护成本,而且会影响软件的质量,导致代码漏洞的引入和繁衍。正因如此,代码克隆检测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个基础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重点围绕基于序列联
大数据时代的浪潮已然来袭,个性化推荐作为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有效手段,已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其市场前景日趋广阔。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特别是随着数据收集能力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拓展、规模不断增加,传统推荐算法在信息融合能力方面瓶颈凸显。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与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其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广泛认可。鉴于此,基于深度学习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已有
图像的特征检测与匹配是图像处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三维重建、医学图像处理、图像检索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今图像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由于在图像匹配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为了获取更好的匹配效果,就要从图像的获取方式、预处理、匹配精准度与效率等方面进行改进,本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开展了如下研究。针对光照不均图像特征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抑制的光照不均图像改进KAZE
近年来,无人机在地球测绘、公共安全、精确打击等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层出不穷。对无人机拍摄影像内容的定位(获取影像中每个像素对应的经纬度)是无人机多种典型应用的基础,既是无人机影像理解的内在任务,也是后续完成目标打击、目标跟踪等任务的关键。受限于无人机携带定位设备的精度、多径干扰及漂移等情况的影响,传统无人机影像方法定位流程复杂、定位误差大,难以适应应急保障等时效性强的无人机影像定位的现实需求。鉴于
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实用性很强的课题,是解决复杂或高层次视觉任务的基础。它的任务是从大量预定类别的自然图像中寻找目标实例。当前目标检测在智能安防监控方面,增强现实方面,以及自动驾驶方面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无人机平台上的目标检测任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之一,很多先进的目标检测技术围绕此课题展开。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的优点是小巧灵活
目的:观察射频导入舒敏保湿特护霜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敏感性皮肤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两组均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d。对照组外用凡士林霜每日两次,联合射频导入治疗,1次/周;治疗组外用舒敏保湿特护霜每日两次,联合射频导入治疗,1次/周。持续治疗4周。分别于0和4周进行疗效判定,使用无创皮肤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经表皮水分流失(t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计算机处理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领域进入飞速发展阶段。面部表情是表达人类意图的最主要的非语言手段,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面部表情识别研究旨在让机器理解人的情感,在人机交互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获取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集始终是面部表情识别研究上的难点之一,对现有的原始数据集进行优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子任务:一是扩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并主张健全与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制度是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目标,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中,社区治理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社区治理与建设在理念上更为充实,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带有地域特色的社会治理典范不断涌现。党的十九大表示,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需要着力将治理中心下潜到基层,营造出共建共治共
图像作为互联网时代传播最广的媒体介质,对其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理解细粒度内容的首要前提是对其进行分类,由于图像中目标和场景的多样性,图像分类是图像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而细粒度图像分类相对于通用图像分类而言,类内差距大,类间差异小,致使细粒度图像分类的挑战性更大。实际生活中通用图像分类往往可以经由自身既有知识进行,而细粒度分类则需要专业相关知识,且细粒度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对
关联成像具有优秀的抗干扰,抗散射能力,且能实现无透镜成像,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在传统关联成像中,需要大量的采样帧数才能重构高质量的图像,这一缺点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成像速度。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对关联成像所使用的照明散斑场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当光场特性与成像环境及目标相适应时可以有效提高成像的效果。而传统的关联成像使用的照明方式对视场中各部分是无差异对待的,未考虑目标各部分蕴含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