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日光温室墙体材料改革与改善保温蓄热性能的问题,研究墙体保温蓄热性能的评价方法和不同墙体组合结构对墙体热性能的影响,首次提出以夜间内表面累积放热量作为日光温室墙体保温蓄热性能的评价指标,并测试和研究了新材料钢渣混凝土的热工参数及其组合墙体的热性能,建议以钢渣混凝土替代红砖作为日光温室墙体的储备蓄热材料。
在对几种墙体材料热工参数测试的基础上,本文根据一维非稳态传热理论,运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日光温室墙体的非稳态传热模型,计算了夜间墙体内表面对室内的累积放热量,从理论上深入解析墙体热传递和蓄热保温的机理,并以夜间内表面的累积传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三栋试验温室墙体的保温蓄热性能进行了评价。
作者还于2007年1月10日-2007年3月17日对三栋试验温室的现场情况进行连续观测。试验所得结论与理论评价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夜间内表面累积传热量作为温室墙体保温蓄热性能评价指标的可靠性。
利用该模型还分析了墙体材料、厚度和排列次序对墙体热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材料墙体达到一定厚度后,再通过增加墙体厚度来提高墙体的保温蓄热性能效果并不明显;在单一材料墙体中加聚苯板可明显提高墙体的保温蓄热性能;在一定厚度范围内,内侧采用蓄热系数较大,厚度较小的材料时,墙体的综合热性能相对较好;内侧为钢渣混凝土的组合墙体与内侧为红砖的组合墙体保温蓄热性能相差不多,可以考虑使用钢渣混凝土来替代红砖,作为日光温室墙体的储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