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语言研究中,很少有学者把英语主动句作为英语语言结构中的一个原型范畴来进行整体论述。传统语法中对英语主动句的讨论一般是结合语态进行。根据语句中动词形态标记确立起来的各种语态,虽然能较好地划分语句类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语句被认为是主动形式,被动意义。形式学派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强调语法规则尤其是句法规则的推演,将意义等同为客观的真值条件,忽视认知过程对意义构建所起的作用,因而也无法对一些意义上相互关联的句法现象做出自然和有机的解释。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将英语主动句及其相关结构进行原型范畴化,以求对它们的关系做出较为系统的阐释。文章采用归纳—演绎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认知语法的框架内展开论述。文章认为语义特征是语言现象范畴化的基础,对英语主动句的范畴化同样要依据它们的语义特征来进行。本文中,英语主动句的语义结构被解释为行动链,不同语句可以反映说话者对某一行动链的不同智解,因此表现出意义上的不同。文章由此定义了英语主动句范畴的原型,并说明了该范畴是如何参照其原型在行为链的智解和编码方面进行扩展的。研究发现,该范畴在扩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原型效应,能更好地解释一些意义上相互关联的主动句,从而克服传统语法和形式学派在解释上的缺陷。文章还从英语主动句的被动可转换性角度证实了英语主动句范畴的原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被动可转换性可以反映英语主动句范畴成员在范畴内部地位的不同。 文章最后指出,将英语主动句原型范畴化,能对该范畴中的成员关系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做出比较自然和全面的解释,较好地解决现有研究在这一方面存在的不足,也可以为研究类似语言现象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