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水问题越来越严重,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上因水污染而引起的水质型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城市化导致城市水文特性发生改变,相同雨量下的城市地表径流量远大于郊区,加上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无法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导致内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内涝问题尤为严重,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本文以南京龙江小区为例,运用水文学、地理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对雨水利用潜力、雨水利用模式以及雨水利用前后降雨产流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南京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巨大,一方面,通过屋面与路面等下垫面进行雨水集蓄利用可解决小区绿化和家庭部分杂用水,减少自来水使用量;同时雨水利用可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城市路面积水,减轻城市内涝灾害。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南京站多年降雨资料,在分析南京城区降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南京城区年雨水可利用量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对南京城区龙江小区不同降雨保证率下的年雨水可利用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在降雨保证率为20%、50%和75%时,小区年可收集利用雨量分别为372284.5m3;314034.3m3275180.2m3。以降雨保证率50%计,小区雨水年可收集利用量可满足小区51%的年杂用水需求。(2)通过对小区的地形地势条件、下垫面情况、年集水量与用水量平衡分析,从雨水收集、雨水输送、雨水调蓄、雨水利用四个环节,建立了以减少小区地面积水为主要目的,以雨水收集利用为主要利用方式,适应小区特点的一套完善的、经济合理的、技术可行的雨水利用模式。(3)利用雨水设计流量法和基于日用水平衡的计算机模拟法对小区蓄水池设计容积进行了分析与计算。选取超越概率10%作为小区蓄水池的设计标准,通过综合效益评价确定蓄水池的最优容积,并提出了老旧居住小区设置地面蓄水池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该小区设置地面蓄水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小区最优蓄水池容积为14000m3,其中地面集雨蓄水池容积为9000m3,屋面集雨蓄水池容积为5000m3;小区内可设置蓄水池的建筑屋面面积占总屋面面积的55%,其中,住宅和其他类建筑中可设置蓄水池的建筑屋面面积比例占77%,商业建筑中可设置蓄水池的屋面面积仅占16%。(4)利用产流模型,以南京站20年一遇所对应的典型暴雨过程(1991年6月12日12时—13日12时逐时雨量)为例,对小区雨水利用前后的降雨径流进行对比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小区雨水利用可有效地减少地面积水,雨水利用后地表净雨量减少了26.6mm,径流削减率为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