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苹果梨作为研究试材,采用冷冻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发育及贮藏期果实表皮蜡质的结构变化及其病原物侵染过程;并通过体内(in vivo)和体外(in vitro)洋葱膜以及载玻片涂膜技术分析蜡质化学组分对A.alternata侵染结构形成、角质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分析梨果实表皮及体外涂膜表面的疏水性(接触角)与A.alternata侵染结构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经冷冻扫描电镜观察在苹果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花后30d果实表皮的蜡膜已经形成,但膜不完整,花后60d,蜡膜层进一步增厚,局部区域形成微裂纹,在果实发育后期,蜡膜厚度显著增加,皮孔被覆盖,果皮表面形成大量薄片状结晶体。在贮藏期间蜡膜厚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贮藏前期果实表皮蜡质表面覆有片状结晶体,随着贮藏时期的延长,逐步转变为光滑的块状结晶体。2.A.alternata在苹果梨表皮上的侵染过程为孢子萌发形成芽管,芽管伸长、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部分附着胞进一步分化形成侵染菌丝,进而通过皮孔或表皮侵入。体内实验表明,与脱蜡表皮相比,完整果皮能有效的促进A.alternata附着胞和侵染菌丝的形成,不同发育期果实表皮对A.alternata侵染过程及侵染结构的促进作用有差异,其中A.alternata在花后60d果实表皮上2h孢子萌发,9h形成大量附着胞,且形成率高达55%,显著高于其它发育期;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不同发育期果皮蜡质提取物对A.alternata侵染过程以及结构形成均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蜡质提取物在不同膜上重结晶结构的差异,促进作用有所不同,如花后120d蜡质提取物能显著促进侵染菌丝形成,但其形成率在洋葱膜、Formvar膜、硅烷化载玻片上分别为22.3%、11%和4%。不同发育期果实表皮及体外不同膜的疏水性均存在差异,体外蜡质涂膜表面的疏水性高于果实表皮的疏水性,经相关性分析,疏水性与附着胞以及侵染菌丝形成之间是正相关,相同接触角果蜡对A.alternata侵染结构形成的促进作用远高于蜂蜡。体内和体外实验进一步表明发育期果皮蜡质对A.alternata角质酶的基因表达和酶活性也具有诱导作用。同时通过无损接种和化学组分分析表明,A.alternata对苹果梨蜡质也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3.贮藏期完整果皮与脱蜡表皮相比,对A.alternata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却促进了侵染结构的形成以及芽管长度增加,不同贮藏期果皮蜡质对A.alternata侵染结构的形成具有差异。除了因不同介质导致的差异,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贮藏期果皮蜡质均有效促进了A.alternata附着胞和侵染菌丝的形成,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果皮蜡质对侵染结构形成促进作用越明显。贮藏期果实表面疏水性均高于发育期,相关性分析同样证实表面疏水性与A.alternata附着胞、侵染菌丝形成呈正相关。贮藏期蜡质提取物对A.alternata角质酶活性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对角质酶基因表达影响不大。综上所述,苹果梨发育贮藏过程表皮蜡质化学组分、疏水性以及表皮结构变化对A.alternata侵入过程以及侵染结构的形成均具有一定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