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康之际,入主中原不久的清王朝正处于巩固发展的关键时期,内乱初平,百废待兴,故得取民心、发展建设成为国家的重心。然而南方民众却久久不甘臣服,为了治理江南半壁,清政府开始着意笼络江南地区的文化精英——江南汉族知识分子,开始开科取士,扶植江南汉儒。地处江南昆山的徐氏家族,正是在此时开始兴盛。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兄弟接连及第后,昆山徐氏一跃而成显赫一时的地方望族。而与徐氏同时代的江南士人,其选择却各不相同。有的人和昆山徐氏一样,选择与清政府合作,积极出仕。也有人对明朝忠贞不渝,志不仕清。还有的随着清统治的不断稳固,逐渐改变了对清政府的态度,由敌视到认同,由反抗到合作。江南汉儒的不同选择,也带来了不同的命运。到了雍乾之际,曾经声势显赫的昆山徐氏倏然而衰。到了康熙后期,曾经规模盛大的己未词科,选中的博学鸿儒却在朝寥寥。因此,以徐氏家族为代表的这一批科举起家的江南汉官,其兴衰成败绝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本文是从昆山徐氏的崛起入手,系统论述了其兴盛及衰落的过程,考察该家族盛衰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个案,探讨顺康之际江南知识分子面临的历史选择,以及最终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