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新秧歌剧是我国现代革命文艺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延安新秧歌剧的发生也是当年延安文学艺术工作者为贯彻落实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而进行的一项艺术实践,是延安根据地艺术职业教育的一次全新的尝试。秧歌、秧歌舞、秧歌戏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广阔地区的传统民族民间歌舞戏曲形式,植根于这片文化土壤的延安秧歌剧,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活跃于陕甘宁边区的劳动生活与战斗生活中,一直传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音乐戏剧界同仁在研究歌舞剧、歌剧发展途径的讨论中,经常会涉及到延安新秧歌剧所属体裁品种类型、延安新秧歌剧的文化属性以及延安新秧歌剧与歌剧的关系等三个既交叉又相叠的问题,并展开过激烈的争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从传统秧歌、秧歌舞和秧歌戏说到延安新秧歌剧在内容、形式、表演手段、服务对象等多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延安秧歌剧崛起的历史、社会原因,从而给延安歌剧以其在音乐史中应有的地位。延安新秧歌剧本质上不是西方“歌剧”概念中的民族歌剧,也不是借鉴西方歌剧意义上的“民族歌舞剧”,而是延安时期在民间歌舞型传统秧歌戏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新戏剧品种”。新秧歌剧运动不是某种观点认定的一场农民的文化运动,而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惟其如此,延安新秧歌剧艺术并不是单纯的农民艺术,而是具有新民主主义文化特质的民族的、大众的、革命的艺术。延安新秧歌剧传播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的文化建设铺设了路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延安新秧歌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文化发展的成果,它是我国近现代音乐戏剧史上闪光的篇章。它使我们认识到革命文艺对民族战争和人民解放事业所起到的巨大鼓舞和促进作用。体会到,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引下,艺术作品的宣传鼓动作用和审美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种精神武器,它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和热力,激励着人们去创造新的业绩,夺取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