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信任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然而信任危机却日益突现。因此,有关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的开展显得尤为迫切。Rughunathan&Pham等人研究表明具体情绪、情绪源、情绪的控制评价等对人际信任度都有显著性影响。本文研究采用2(认知方式)*3(情绪)设计,对不同认知方式研究参与者通过直接书写任务诱发其产生快乐/悲伤/愤怒三种情绪,研究认知方式在情绪与人际信任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旨在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现状及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以便寻求有效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的直接书写任务可以成功的操纵参与者的情绪状态。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场独立型大学生人际信任度高于场依存型大学生;情绪的主效应显著,经多重比较发现,在三种情绪诱发下,快乐情绪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最高,愤怒情绪下大学生人际信任度最低。情绪与认知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对认知方式和情绪的交互作用做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诱发下,场独立型参与者人际信任水平高于场独立型参与者人际信任水平;然而,在愤怒情绪诱发下,偏场独立型参与者人际信任度低于偏场依存型参与者人际信任度。认知方式在情绪与人际信任关系中产生调节作用。 研究参与者人际信任度整体偏低。人际信任度在性别和专业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信任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人际信任度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与农村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比城市大学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