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性使用、生产短期化行为等生产负外部性日趋严重。对于如何降低和消除生产负外部性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等角度作了有价值的探讨,但从伦理学角度的探讨尚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开拓性课题。本文运用伦理学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经济改革实际,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生产负外部性产生的伦理原因,分析了运用道德约束生产负外部性的特性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道德约束生产负外部性的基本途径。本文所做的工作和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探讨了引起生产负外部性产生的伦理原因。生产负外部性的产生,首先是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导致生产者作出伦理判断失衡的客观基础有关,这些基础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对生产者作出道德判断和选择是具有影响;其次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道德判断失衡;再次是外部因素尤其是社会约束的不力,也会导致生产负外部性产生。 (2)分析了道德约束生产负外部性的特性和功能。相对制度等约束而言,道德约束生产负外部性具有全面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持久性等特性,正因为如此,道德力量对生产负外部性的产生、作用程度和作用范围都具有约束功能。 (3)提出了作为约束生产负外部性的产权制度必须要具有伦理道德规定性。产权制度是生产负外部性内部化的主要制度安排,但其内部化功能的发挥必须要以伦理道德为前提,伦理道德与制度结合能使双方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效果。 (4)探索了运用道德约束生产负外部性的途径。运用道德约束生产负外部性除要加强生产者的自律外,很关键的是要在制度中(产权制度以及与产权制度相关的法律、制度、政策和措施等)增加伦理性,包括充入制度伦理内容和制度形成的伦理规定、引导企业进行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