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基础上,以茵栀黄颗粒冲剂作对照,观察益气养肝方剂干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内科经门诊收入院并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系统治疗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益气养肝方剂联合治疗实验组及茵栀黄颗粒冲剂联合治疗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商品名:派罗欣,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0mg/次,1次/日的同时,实验组20例丙型肝炎患者给予益气养肝方制剂150 ml/次,3次/日,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茵栀黄颗粒冲剂3g/次,3次/日。每个疗程持续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观察记录发热、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头痛、失眠等不良反应及血常规的变化情况;于治疗4周、12周、24周检查并记录患者HCV-RNA变化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检查并记录肝功能(ALT、AST、TBIL、ALB)变化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检测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硬度值,单位为KPA)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复常情况根据临床观察,在治疗1周时益气养肝方剂联合治疗实验组在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头痛方面的缓解率分别为63.2%、60.0%、50.0%,明显优于茵栀黄颗粒冲剂联合治疗对照组30.0%、21.4%、13.3%的缓解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周时实验组在发热、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头痛、失眠方面的缓解率分别为89.5%、82.4%、86.7%、77.8%、72.7%,较对照组50.0%、44.4%、50.0%、40.0%、30.8%的缓解率优势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粒细胞减少方面缓解率分别为84.6%及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减少方面,两组在所有治疗时间点缓解情况相似(P>0.05)。2.治疗前后病毒学应答情况根据临床观察,在治疗4周、12周及24周时,益气养肝方剂联合治疗实验组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60.0%、85.0%、75.0%,茵栀黄颗粒冲剂联合治疗对照组RVR率、EVR率及SVR率分别为50.0%、75.0%、7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后肝脏功能复常情况根据临床观察,益气养肝方剂联合治疗实验组与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组内比较,在第4周及第8周时,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下降幅度(均值)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前后肝硬度值变化情况根据临床观察,益气养肝方剂联合治疗实验组在治疗第12周与治疗前比较KPA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第12周与治疗前比较KPA值无明显变化(P>0.05);在治疗第12周时实验组KPA值水平降幅(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肝方剂干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发热、乏力、肌肉关节酸痛、粒细胞减少、头痛、失眠等不良反应;具有明显溶解纤维、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的作用;可作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