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字句属于现代汉语语法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句法构成比较复杂,能够表达多个层面的意思,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运用到的次数很多。尽管在通用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料中被归为基础语法项目,可是事实上,留学生在求学时使用的精确度不高,经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当中的关于“有”字句的偏误例句的检索观察到,留学生对于这一句式的掌握情况较为相似。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及对比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各个国家留学生在“有”字句使用方面的异同,并基于HSK语料库对留学生汉语使用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进一步将这些偏差归纳为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对“有”字句教学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文章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叙述了文章题目选定的背景以及实践价值、研究方法和理论来源等;接着整理了“有”字句在本体及对外汉语教学上已经取得的探究成绩,联系教学大纲及有关的资料对这一句式的处置与实际情况,把这一句式划分成“NI+有+N2”、“NI+有+N2+VP”、“N+有(所)+VP/形容词”、“NI+有+数量+形容词”等六个主要的下位句式。第二部分将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理论作为引导,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关于这一句式的分类与剖析作为基础,得到留学生研习这一句式时,将“有”字漏写的情况十分严重,大多数漏写的都是像“N1/VPI+对/与/跟+N2/代十有十N3/VP2”之类的具有特殊构成的句式。另外,文章还观察了偏误例句之中六个主要句式的运用状况,结果表明出现问题的句式大多为“NI+有+N2"和“NI+有+N2+VP”结构,相较之下,“NI+有/没有+N2+(这么/那么)+(修饰语)形容词’’这类的句式却不存在偏误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以偏误类别及拘束习得的特征为着手点,从内在因素也就是研习者本身的因素以及外界的因素着手展开了适当的剖析与讨论。第四部分联系上文,教学、教材、教师三个层面提出具体观点与对策,期望可以帮助提升对外汉语“有”字句教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