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是现阶段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走向,所以它也成为了不同学科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是人类主观作用于客观的一种活动,客观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反之必然对此产生重要影响。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理应特别关注全球化问题。全球化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特别是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是在全球化视域下我们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和在大学生教育中紧迫的历史任务。虽然全球化的概念是在经济领域首先形成的,但并不意味着它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它不仅仅不能消灭多元化,相反,它促进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着,全球化带给我们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的,或直接或间接的后果都依旧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思维活动作为人们主观活动中最为活跃的构成,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是极具研究性的一个方向。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青年是其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有生力量,是民族繁荣和国家富强的后备军和接班人;对于新变化、新发展,大学生是最为敏感的接受群体,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是任何一个具有国家意识的主权国家都十分重视的工作,是培养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个人,只有有了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才能真正有尊严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一次次的证明了这一真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承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途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工作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落在实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和宣传者,应当引导大学生真学、真信、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积极传播;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矢志不渝的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爱国主义。爱国之情是基础,强国之志是灵魂,报国之举是体现。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大学生应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做到立强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全球化进程也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日益交织的过程,也是充满了矛盾斗争和各种摩擦的过程。其中既有非常激烈的利益争斗,也有表现的非常隐蔽、但更为复杂的制度间的冲突。实际上,发达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妄图运用其主导地位和经济优势来压制、削弱、甚至吞噬掉社会主义,最终达成其对世界控制支配的目的。我们必须对全球化的实质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在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起或明或暗的进攻时,不能降低自身的防御水平,要始终坚守好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要社会主义阵地。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传统方法就是灌输法,灌输法的实质是系统的去宣传思想理论、去教育受教育者。灌输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先进思想理论起主导作用,让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在人们的生活里起到支配作用,进而引导人们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灌输对于思想教育的对象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但是,仅仅依靠灌输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自主意识增强,人们倾向于追求物质利益而思想政治需求有弱化的趋势,灌输教育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要有效地进行灌输教育,必须讲究“灌输”的艺术。借鉴西方国家德育教育的可行之处——熏陶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以弥补我国“灌输”教育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