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孤独感、现实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行为的关系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手机普及以来,“低头族”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交、生活与工作中,人们对手机为载体的网络依赖越来越高。本研究试图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机依赖、孤独感与现实社会支持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681名高校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测量的工具为《孤独感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现实社会支持》。在完成调查之后,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现实社会支持具有以下特点。(1)高校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呈正态分布,均值为43.61±10.64分,手机成瘾倾向的检出率为29.66%,高校学生中手机依赖现象普遍存在。(2)男生在手机依赖总分与社交抚慰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3)城镇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和戒断症状、突显行为、以及心境改变等维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4)目前正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及其各个维度比没有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更倾向于依赖手机。(5)孤独感、手机依赖和现实社会支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6)孤独感和现实社会支持均能有效预测手机依赖行为。(7)相较于手机依赖组,非手机依赖组所获得的现实社会支持更多;手机依赖组学生体验到的孤独感更强。(8)现实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和社会层面提出对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建议。包括学校层面的适时宣传和引导,家庭层面的关怀、互动和教育,个体层面的自我管理和约束,社会层面的网络规范与监管。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高校学生自身的努力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问题,保证高校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积极、健康地成长,全面的发展。总体来说,有效缓解高校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关键还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诱惑和冲击,严格规范、科学、理性地应用好手机这一现代化“工具”。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应用流程的系统分析,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供给的难题,总结了在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当前信息化教学资
<正>深化课改,是教育摆脱固化思维,走向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教育远离功利束缚,回归生态本真的必要举措。我市基于教育之乡的底蕴、从教育规律的视角、以教育文化的视野审视
会议
提升薄弱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这对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校长要准确定位,明确角色意识,生命与使命同行,做精神家园的缔造者;人本和精细齐
目的对于存在翼状胬肉的患者采取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治疗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翼状胬肉患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笔者从认识信息化教学资源入手,探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