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外来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带来的随迁子女规模导入以及本地户籍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频繁流动使得北京市小学学龄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其原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给小学教育资源的供给带来了挑战。而北京市的小学学龄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变动情况如何?在小学学龄人口的变动下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如何?其资源供给能否满足学龄人口的需求?以及如何合理配置小学教育资源等一系列问题是本文研究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引入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研究承载主体教育资源对承载对象小学学龄人口的承载状况,以新的视角分析教育资源配置均衡问题。本文首先在综合分析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小学教育资源承载对象小学学龄人口及承载主体各项教育资源进行定量描述,并分析其承载力面临的挑战;其次根据适用性和优势分析选取加权主成分TOPSIS模型,并在总结前人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指标原则构建教育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后根据搜集整理的《北京统计年鉴》、《北京市教育年鉴》、“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2010-2016年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小学教育资源承载力进行测算与分析;最后根据北京市小学教育资源承载力变动趋势及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和原因分析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建议。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学龄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的变动与外来常住人口的变动具有一致性(2)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变化滞后于小学学龄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的变动;(3)北京市2010-2016年的小学教育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各区域类型中存在较大差异。为提升北京市小学教育资源承载力水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本文从教育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首先建立并完善小学学龄人口的变动与预测机制,创新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其次加大对城市发展新区小学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的拨款制度;最后实现小学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并搭建小学教育资源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