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协调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同样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研究项目“开展循环经济研究,为两圈一带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制定出本文命题,以探究出适用于湖北省“两圈一带”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模型。针对此命题,本文依据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依照循环经济理论、生态效率理论、工业生态理论和逆向物流等理论知识的指导,综合采用了因子分析法、主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熵值法、灰色理论、博弈论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工具或方法针对循环经济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的发展分别构建评价模型,并以位于“两圈一带”中的城市、园区和企业为实例进行了分析。针对宏观形态循环经济的发展,引入生态效率的概念,以武汉市作为实例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起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构建起基于生态效率的循环经济宏观形态测算和评价模型,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求得评价对象的生态效率得分情况。经过分析认为,在统计期内的2005年到2012年,武汉市的生态效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2012年比2005年增长了1.5倍。不同年份在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变化上呈现螺旋式的波动。虽然按照模型设计,2011和2012年的数据进入循环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但尚不能认为武汉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成熟水平。针对中观形态循环经济的发展,以青山区作为实例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循环经济中观运行形态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灰色聚类和层次分析相结合为基础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准则层、指标层权重进行赋值和计算,灰类聚类分析和计算综合得分等过程对青山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得出青山区在统计期内的2005年到2011年综合得分为上升状态,2011年达到5.5058分,仅为“一般”水平。针对微观形态循环经济的发展,基于逆向物流的概念,以武汉钢铁集团为实例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与政府间逆向物流构建的博弈分析,得出企业构建逆向物流的外在驱动力。通过运用DEA分析法对武汉钢铁集团进行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经过分析认为,武钢通过逆向物流构建的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了对资源利用率的逐步提高,从2010年开始经济效益有效性不变,实现了资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经济利益发展三方面的有效结合。通过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三种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循环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反应出问题所在,能够对“两圈一带”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正确的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