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维·斯托里是英国20世纪60年代的一位小说家、戏剧家、诗人,他的长篇小说《如此运动生涯》出版后曾于1960年获麦克米兰奖。1963年林赛·安德森又把它改编成为电影搬上了银幕。改编后的电影虽然票房不高,但被广泛地赞誉为英国最佳类型片之一。叙事学是一门由来已久但仍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理论体系。在小说《如此运动生涯》和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中都有对现代叙事理论的不同应用。因此,本文试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原小说和其改编电影做一比较分析。绪论部分分别简介了小说作者和改编电影导演,并对电影改编领域的研究做了简要介绍,引出本文的任务—对斯托里的小说《如此运动生涯》和安德森改编的同名电影做一叙事学方面的比较研究。本文第一章阐述视点问题。视点涵义众多,本文着重从视觉角度进行探讨。根据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在分析小说视点时讨论了三方面内容:内聚焦的直接性、“经验自我”的特效和穿插其中的零聚焦。在讨论改编电影的视点问题时,两种不同的摄像机视点得以展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不同的镜头语言展示了画面和人物之间不同的视觉关系。此外,由于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所以听觉聚焦也是一种在电影中展示聚焦方式的有效手段。本文第二章探讨两种不同艺术之间的情节区别。情节叙事不管在小说中还是在电影中都是重要的叙事过程。本章主要讨论三点:一是小说和电影之间的不同结构;二是电影中情节的简略化处理;三是一些小说人物在电影中的缺失。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的不同意图得以充分展现。本文第三章研究时间艺术在二者中的应用。关于时间的一些问题,比如时序,时长,时频,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在时序方面,小说作者大胆运用大量的意识流来颠覆原来的故事顺序,同样,电影导演也大量运用闪回镜头来表现这些错位的时间。在时长方面,五种叙述速度:静述、等述、概述、省略与减缓都得到举例分析。在时频方面,主要讨论叙述多次发生多次的事件和叙述一次发生多次的事件。本文第四章着重分析两种叙述语言的不同。本章主要讨论四方面:1.电影中能指与所指的一致性,及小说中能指与所指的非一致性;2.小说中充斥着隐喻等修辞方法但是电影却难以表现这些抽象的东西;3小说语言为单声叙述,即单一的文字叙述,电影语言则为多声合唱,包括影像、声响和字幕等;4.小说语言相对封闭,电影语言则相对开放,并随着科技的创新不断发展。综上所述,电影在直观性和生动性方面比小说略胜一筹,但是在开掘思想和感情,表现复杂的主观人物关系方面却又难与小说媲美。所以说,这里并不存在某一手段更“高级”的问题。小说和电影各有特点,都可以充分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也都有能力达到伟大艺术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