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纳米活性碳纤维的制备与吸附动力学研究

来源 :大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chon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乙酸纤维素(CA)复合纤维和聚丙烯腈(PAN)/乙酸纤维素(CA)-硝酸银(AgNO3)复合纤维,经过预氧化、活化碳化处理得到了PAN/CA复合纳米活性碳纤维(PAN/CA-ACF)及PAN/CA-Ag复合纳米活性碳纤维(PAN/CA-Ag-ACF)。通过表征测试,系统分析了两种复合纤维及预氧化、活化碳化后的纳米活性碳纤维的表面形貌、分子结构及金属盐AgNO3的变化。利用自制的吸附装置将两种复合纳米活性碳纤维进行SO2气体的吸附测试,考察了不同条件下两种活性碳纤维的吸附效果,将两种活性碳纤维对SO2气体的吸附动力学进行准一级吸附方程、准二级吸附方程和班厄姆方程拟合。通过对纺丝母体溶液粘度、电导率及纤维的表面形貌分析,PAN/CA复合纤维的最佳纺丝条件为:PAN/CA质量比为8:2,纺丝母体溶液浓度为14wt%,纺丝电压为10KV,接收距离为24cm; AgNO3的加入使溶液电导率变大,纤维的平均直径变细;通过对纤维的热重-差热(TG-DSC)分析,确定了纤维的预氧化过程为:将PAN/CA复合纤维及PAN/CA基AgNO3复合纤维在空气气氛中,以1℃/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恒温90min。将两种预氧化纤维经1mol/L的H3P04溶液浸渍18h后,在氮气气氛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恒温30min,碳化与活化过程同时进行。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透射电镜(TEM)分析得出:预氧化后纤维表面出现坍塌,有明显的收缩,纤维之间发生交联,PAN和CA的线性大分子链发生断裂环化,逐步形成梯形结构,AgNO3并未参与反应;经过活化碳化后,两种纤维的-C≡N键和-C-O键都已基本消失,变成由-C=C键为主的碳骨架结构;AgNO3转变为Ag单质,纳米Ag晶格的大小为68.86(106pm3),在纤维的表面发生团聚,团聚后的颗粒大小为8~10nm。通过孔隙及比表面积(BET)分析得出:经过活化碳化后,PAN/CA-ACF的比表面积达到了1038.5m2/g, PAN/CA-Ag-ACF的比表而积为1176.5m2/g,比PAN/CA-ACF的高,两种纤维都表现出了以微孔为主的结构。通过对SO2的吸附实验得出:活性碳纤维对SO2的最佳的吸附时间为150min,且吸附效果随S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于AgNO3的热分解使PAN/CA-Ag-ACF的孔隙、比表而积及孔容都比PAN/CA-Ag-ACF高,故PAN/CA-Ag-ACF对SO2的吸附效果比PAN/CA-AC好;两种活性碳纤维吸附SO2的动力学过程更好地符合班厄姆动力学方程。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基础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键,项目
作为中国首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蛙》对世界文坛产生的影响当然值得人们去发掘研究。然而作为把《蛙》推向世界文坛的《蛙》的英译本无疑也同样值得人们去发掘研究。也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推广,差异化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学教学之中。在此大背景下,教师要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灵与秉赋,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性出发
<正>告诉患者及其医生患者有没有准确服药的"智能药丸"将在英国销售。患者随他们的药物一起服用一种植入可食用的微型传感器的药片后,该传感器就能把它收集的信息传输给肩膀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为京都学派的奠基者之一,在他的时代,日本的学术思潮不仅在于汉学研究,更扩大范畴为全亚洲之研究,名之为东洋史学,并在学院里设科教学。在此一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河北省三河市医院和燕达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患者200例作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小学英语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从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新课标的改革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世纪我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措施。作为严重缺水的西北干旱缺水地
<正> 什么样的节目办给什么样的人看,这也正是传播学强调的“目标群体”。作为地市级电视台,面对广大农民这个“目标群体”,就农村题材创作而言,“一听就懂”、“一看就懂”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于角膜基质内的转归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取15只新西兰大白兔,将二氯三苯胺荧光素(dichlorotriazinyl aminofluoresclin,DTAF)标记的羊膜埋植于角膜基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