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是否具有特征性的胃电活动和心率变异性的表现,探讨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胃排空障碍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1、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我院内分泌科的病人中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组28例为试验1组、21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组为试验2组和健康志愿者26例为正常对照组,入组对象均行胃肠镜、彩超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疾病。2、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糖尿病相关指标;三组分别进行餐前、餐后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检查。3、收集数据之后利用卡方检测的方法针对计数方面的参数进行分析;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计量方面的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胃电图指标以及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组间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电图指标和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饮酒史和体重指数(BMI)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和吸烟史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参数对比,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3、三组的餐前和餐后正常慢波节律比例、餐前和餐后胃动过缓比例、餐前胃电过速比例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在组间两两比较中,试验1组的餐后正常慢波节律比例小于正常组,然而餐后胃动过速比例大于正常组;试验2组和正常组比较中,试验2组的餐前和餐后正常慢波节律比例低于正常组,但餐前和餐后胃动过缓比例以及餐前胃动过速比例高于正常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比较中,试验2组的餐前正常慢波节律比例低于试验1组,但试验2组餐前胃动过缓比例、餐前胃动过速比例高于试验1组。4、三组患者的植物神经活性、高频功率、低频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两两比较中,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植物神经活性、高频功率、低频功率均低于正常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比较,试验2组植物神经活性、高频功率指标均低于试验1组。5、在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和胃电节律紊乱相关性中正常慢波节律比例与植物神经活性、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呈正相关。结论:1、2型糖尿病发生胃食管反流与糖尿病病程、HbAlc、FPG、2hPG、BMI、饮酒史有关。2、2型糖尿病存在正常慢波比例减少,胃动过速比例和胃动过缓比例增加,导致胃排空障碍,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3、2型糖尿病合并胃食管反流比2型糖尿病的胃电节律紊乱更加明显。4、2型糖尿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胃电节律紊乱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