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度燃烧中传热阻碍的机理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火灾过程为背景,主要研究固体可燃物燃烧时,在其表面形成的气相火焰和周围环境热源对固体表面的传热规律及传热量衰减的机理。固体燃烧时受到火焰本身的热量反馈和外界热源辐射,在燃烧表面上方形成可燃挥发份、炭黑及其它燃烧产物的混合介质层,它对辐射热流的吸收与散射作用使向内辐射传热衰减,同时,固体可燃物的不断热解和由此引起的质量输运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效应。这个现象称为“火焰传热阻碍”。传热阻碍效应显然对固体可燃物的燃烧速率和释热速率有重要影响。准确描述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反馈及传热阻碍是确定火势蔓延和发展的基础,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火灾蔓延理论模型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传热阻碍现象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使之成为火灾模型发展的瓶颈。为此,在小尺寸火蔓延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以常见典型聚合物材料PMMA和POM制成直径为9.5cm的燃烧试件,通过改变外加辐射强度和燃烧环境氧浓度,揭示了传热阻碍现象的实验证据、定量测量了传热阻碍效应。并根据传热学和燃烧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固体可燃物一维扩散火焰模型,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和合理性,成为指导火蔓延实验、预测和解释实验现象及数据的重要工具。实验研究和理论模型确定了两种材料的火焰传热阻碍系数可高达0.3~0.4,揭示了它随燃烧环境氧浓度增加而增大、但不随外加辐射强度变化的规律。本文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是:(1)从实验和理论模型中归纳出燃烧质量损失速率基线,为火焰传热阻碍效应的定量测量奠定了基础;(2)提出了气体吸收与辐射光谱的单宽带近似模型,并以此拓展RADCAL模型的应用,分析非匀质混合气体的吸收与辐射;(3)以辐射因子修正了经典传质数B,导出了适用于非透明火焰和外加辐射的普适传质数BR,并分析了其物理意义;(4)对于向燃料表面的传热分析了火焰的透明性,提出了定量判据和准则。此外,还揭示了传热阻碍效应的成因和机理,即随着外加辐射增强,燃料表面质量输运加大,导致向燃面的对流传热减少、非均衡内外火焰辐射加剧、燃烧放热中火焰辐射放热份额降低、以及燃料表面辐射热量反馈增量减小。本文研究成果为材料可燃性测试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在内燃机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已经成为非常重要且十分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模拟计算和优化设计,可以预测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大大节约了发动机研发的时
记得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很重视培养我们的速算能力,每节课她都会出一些数学题让我们换算,每道题只说两遍。我是个插班生,由于数学基础并不是很扎实,所以经常落后
2019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致贺信。习总书记的贺信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政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是中国外文局新时代国际传播事业的根本遵循,也是指引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发挥外宣机构职能作用的行动指南,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引发热烈反响。在贺信发表一周年之际,我们既要认真总结一年来贯彻落实贺信精神的主要工作和经验启示,更要在新起点进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超音速分离管天然气除湿净化技术较常规天然气处理技术有一系列的优点,如设备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重量轻,没有运动部件,无需消耗任何外部动力等。但是,为了保证超音速分离管
【正】 何谓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中的“法”究竟指的是什么?它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在刑法学上甚为重要,亟宜辨明。 一 关于刑事违法性的含义,我国刑法学界有如
随着内燃机增压技术和燃油高压共轨系统的使用,发动机功率密度增大,组成发动机燃烧室各个部件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随之增加。活塞是承受热负荷和机械负荷的重要部件之一,烧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