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作家蕾拉·斯利玛尼创作的《温柔之歌》获得了2016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小说反映了当代法国社会的阶层差异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斯利玛尼以独特的个体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视角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法国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现状,揭示了阶层差异导致的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小说中的人物角色主要涉及两个群体,即雇主群体和保姆群体。由于职业不同,收入不同,使得双方生活方式不同,而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双方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论文将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从文化资本及消费社会的视角,对法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展开研究。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的差异已被纳入社会再生产,在文化资本的作用下,不平等以代际间遗传继承的方式继续存在。特权阶层通过家庭和教育系统来巩固他们的社会地位。父母的学历水平变得更加重要,高等职员的孩子比普通工人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重点大学和从事体面的工作。尽管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似乎意味着“消费面前人人平等”,但阶层差异并没有消失。基于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鲍德里亚提出了物的符号价值,他指出消费物品已成为个体身份的象征,人们可以通过所消费物品来评判彼此。在消费社会中人被异化为没有情感、没有尊严的工具,对底层群体的同情也在物的包围下被稀释。不同的消费选择和对物的占有使得阶层差异更加突出,不平等变得无处不在,矛盾也随之加剧。本论文内容分为以下三章: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分析保姆与雇主群体所从事职业的特点以及由于经济资本导致的生活方式的差异;在第二章中,我们将分析两个群体的受教育水平、趣味,以及文化资本差异对两个群体下一代的影响;在第三章中,我们将从物的符号价值和人的异化两个方面分析消费社会背景下阶层差异的新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比分析雇主与保姆两个群体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我们可以发现个体的资本拥有量与资本结构是决定其社会阶层归属的重要因素,这种差异还会随着文化资本的代际继承而加剧。同时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在物的包围中,阶层间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阶层冲突也不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