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以下简称场馆设施)作为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必要物质基础和前提,历来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各级政府曾先后投入巨资修建了数量较多的场馆设施。在改革开放前,国家对场馆设施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计划经济管理,场馆设施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直属的事业单位,体育行政部门对场馆设施实行集中统一的行政型管理。由国家按照财政预算统一下拨经费,场馆举行的各种活动由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下达任务,场馆设施长年不开放,功能也比较单一,使用率非常低。198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体育场馆要逐步实现企业化和半企业化经营”。自此,我国体育场馆设施开始由事业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转变,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场馆设施的经营目标为创收和减轻财政负担,积极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改革,不断拓展经营范围,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场馆设施的经营现状有了一定的改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场馆设施运营费用不足的矛盾,但目前场馆设施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其改革。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经营开发受限;对于体育场馆设施开发利用不充分,场馆设施闲置严重;经营方式较为单一,宣传营销手段落后;设施设施营自身创收乏力,运营成本过高,政府负担过重;场馆设施经营人才匮乏,冗员过多;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政府监管缺位;消费性支出过多,场馆设施发展资金不足;体育场馆设施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政府干预过多;体育场馆设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以调和,冲突严重;对于场馆内部员工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存在平均分配主义;税费种类过多,负担过重。并提出以下建议:合理规划、多元设计,充分考虑场馆设施赛后运营;转变场馆设施功能定位,调整经营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场馆设施资源,实施多元化经营;吸引专业人员或与专业机构合作,实施专业化经营体育场馆设施;重视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市场开发工作,创新宣传营销手段;完善场馆设施激励机制建设,妥善安置冗员,降低运营成本;确保政府后续投入,增强场馆设施发展后劲;继续推进场馆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场馆设施运营监管机制;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争取实现双赢;调整场馆设施运营税费政策,扶持场馆设施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