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发生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角色,他们既充当着教育者也充当着受教育者,并且具有现代社会特征,行为方式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烙印。与青年学生年龄相近的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时代背景相似,具有青年群体的一般性特征,在思想、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心理容易靠近,思想容易产生共鸣。作为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青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也最为直接。青年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师德风范与工作作风无不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并直接关系着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即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现状及其原因分析提供研究依据。第二章概述了人的行为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内涵、特性及行为方式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并梳理了不同学科及行为流派对行为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人的行为方式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同时,从年龄和身份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高校青年教师,梳理和探索了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及影响和作用。第三章主要对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存在和意识的关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教师观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为本文开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章对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现状进行系统实证调查分析,采样主要以首都高校的青年教师为主,从政治参与行为、职业道德行为、教育教学行为、交往行为、消费行为和家庭行为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现状和表现特点,为后续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路径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五章将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的表现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研究分析了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探寻解决途径打下基础。第六章从时代发展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要求出发,提出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的内在要求、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第七章基于以上章节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的分析,以及提出的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论述高校青年教师行为方式优化的基本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