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制度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定作为解决民事案件中专业性问题的制度性措施,其重要性在民事诉讼中越来越多的得到彰显。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目前对之还没有形成一种系统性的规定,这带来的必然性结果便是司法实践活动无法可依,不仅鉴定明辨是非还原事实真相的功能得不到发挥,还间接导致法院的错误裁判。因此,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制度进行研究,理顺我国有关民事诉讼中鉴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鉴定制度迫在眉睫。本文以民事诉讼中鉴定制度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在对中外类似立法进行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民事诉讼中鉴定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具体而言分为如下四章:第一章民事诉讼中鉴定制度的概述。概括性的对民事诉讼中鉴定制度的概念进行了表述,同时认为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制度融合了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规定,是一套科学性很强的操作规则,及而对几个类似的概念:司法鉴定、刑事诉讼中的鉴定、专家辅助人,进行了辨析,以期本文的读者对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制度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掌握,也为后面对民事诉讼中鉴定制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奠定基础。第二章鉴定主体制度。鉴定主体即鉴定人是鉴定制度的核心,鉴定活动从展开到结束都离不开鉴定主体的参与。本部分围绕着鉴定人的资格、鉴定人的权利义务、鉴定人的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展开,在分析比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做法的基础上,探讨两大法系之间有关此问题立法差异的原因,进而指出我国现行立法在这三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适宜于我国的鉴定主体制度。第三章鉴定的基本程序。鉴定人的鉴定活动直接决定着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一套完善的鉴定实施程序对获得正确的鉴定结论至关重要。本部分首先论述了鉴定人的选任程序,接着对鉴定人实施鉴定鉴定活动应当遵循的程序性规则进行了阐述,并就鉴定实施阶段存在的重复鉴定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重复鉴定制度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建议限制而非取消重复鉴定制度。第四章鉴定结论制度。鉴定结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鉴定结论对查明案件中专业性问题的重要性和鉴定结论内容的专业性决定了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乃至采纳必须是严谨和审慎的。所以本部分在探讨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之后,对鉴定结论审查判断的内容及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鉴定结论审查判断制度的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PDA)术后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Survivin的表达,分析二者在PDA治疗与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2、Survivin在术后
构建主义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构建的过程,课程是知识构建的重要载体和来源。在构建主义的观点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从学生知识观、学习观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太极文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太极文化传播进行研究和再认识,并提出可行性传播策略。太极文化传播依靠并助力于“一带一路”政策
高职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原型范畴理论对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具有实际意义。文章试图将原型理论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去,以期从
<正>当我们研究科学、工程和社会中的复杂系统时,一般总是先了解其宏(系统)尺度行为,然后再逐步深入其微(单元)尺度的机制,并逐步试图建立这两者之间的关联。然而,直接建立这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通过分析新疆博湖地区盐渍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路基的危害,指出在路基设计与施工中要从路基高度、路基处置与路肩防护等方面加强控制,并结合某工程实例,制定了路基危害的处理措施
目前,人工智能正以超越人类预想的速度发展,并得到了世界各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同时,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