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双一流”的推进,高等教育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受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以下种种问题:教育质量明显下滑;学历逐渐贬值;就业越来越困难,当然导致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有很多,但若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关键还在于研究生自身。研究生“厌学”心理有一定的蔓延趋势,为激励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家、高校及教师等激励主体采取了不少激励措施,然而取得的效果并不如意,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激励的现状进行了解和研究。本研究为了解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激励的现状,选取了N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了问卷、访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教育激励的现状进行调查。从研究生教育激励的主体、客体、激励内容、激励方式和激励时机等几个要素分析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进而分析其成因,旨在为研究生教育激励实践提出优化策略,以提升激励的效用,最终能够最大化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激励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发挥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于激励主、客体较重视激励中奖赏的作用,忽视了鼓励成分的发挥;在激励内容上重视物质激励的应用而非精神激励;在激励方式上正、负激励之间失衡,缺乏负激励措施;在激励时机上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关键在于激励客体自身的学习目标定位比较低,因此学习动力不足,激励效果也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对于激励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和应用,激励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为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应当具有一定的仪式感以强化激励的作用,并强化学习目标的容易度,以使激励的效果维持时间更长久,达到激励为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