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革废水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铬的制革污泥,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本课题以制革含铬污泥为主要原料,辅以粉煤灰和粘土,通过回转窑焚烧炉系统制备陶粒,制备出来的陶粒具有质量轻、强度大、吸水率小等特点。对于实现制革含铬污泥资源循环利用、减轻制革含铬污泥对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研究了制革含铬污泥、粉煤灰和粘土的化学组成,并重点分析制革含铬污泥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铬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制革含铬污泥中SiO2和Al2O3的含量较低,而粉煤灰和粘土中这两类物质的含量较高,在对陶粒烧制原料的配比进行调整时应注意提高SiO2和Al2O3的含量,以此促进陶粒成粒并提高陶粒的强度。其次以制革含铬污泥、粉煤灰和粘土为原料,开展陶粒制备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原料配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不同因素对陶粒筒压强度、堆积密度、吸水率及铬浸出量等各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配比、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陶粒筒压强度、堆积密度、吸水率及铬浸出量等各种性能均会造成影响。制备陶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配比为制革含铬污泥:粉煤灰:粘土=5:3:2,适宜的烧结温度为1150℃,适宜的烧结时间为30min。最后通过对回转窑焚烧炉系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各污染物均能达到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检测结果显示:1、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能满足《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并同时满足《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HJ/T301-2007)中表2铬渣设施大气污染物控制指标限值要求。2、烟气处理二次污水单独处理系统处理站对铬的预处理能达到在监控点(预处理设施出口)就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1标准限值要求。3、厂界四周各点位噪声昼间值和夜间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限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