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化微珠承重保温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anoa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化微珠承重保温混凝土是一种集承重保温于一体的新型节能环保型绿色建材,兼具接近绝热材料的低导热系数与普通混凝土的高抗压强度是该混凝土的特色和优势。该混凝土的性能特征使其用于混凝土结构中时,不仅自重减轻,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物在全寿命周期内的能耗。该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不仅与现阶段的节能减排政策相呼应,而且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保温混凝土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时,其先决条件是该混凝土与钢筋有可靠的粘结锚固性能。论文基于前期工作基础,针对该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中亟待解决的粘结锚固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开展正常使用状态下玻化微珠承重保温混凝土与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设计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钢筋外形与直径、不同锚固长度的36个试件,采用中心拔出试验,获得各试件的粘结—滑移曲线,研究粘结锚固受力过程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破坏形态,分析钢筋与保温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机理。通过试验揭示了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和钢筋直径这四个参数对带肋钢筋与保温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带肋钢筋与保温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强度建议计算公式,并结合现行规范及可靠度分析建议了带肋钢筋在保温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为其正常使用状态结构设计提供依据。(2)考虑寒冷地区保温混凝土的不利工作环境,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后玻化微珠承重保温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及退化机理,采用快冻法展开了冻融试验,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在冻融后的破坏形态,比较与普通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异同,总结了在冻融循环作用下钢筋与保温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退化的规律,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和钢筋直径等参数对冻融后粘结锚固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其性能劣化机理,并建议了冻融后带肋钢筋与保温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计算公式,为我国寒冷严寒地区保温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及维修加固提供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正常使用状态下,带肋钢筋与保温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建议计算公式为τu =(0.69 +1.42 d/la X1.68 +1.56 c/d)ft,s,并通过可靠度分析得到HRB335级钢筋在保温混凝土中锚固长度的设计计算值,满足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因此进行结构设计时可按现行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冻融后,带肋钢筋与保温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的建议计算公式为τu =(0.67 + 1.44d/la)(2.31 +1.43c/d)ft,s(50),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对比,可得冻融后保温混凝土的损伤较小,其粘结锚固性能要优于普通混凝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脑卒中下肢水肿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伴发肢体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以四水硝酸钙为钙源、磷酸为磷源、碳酸氢铵为碳源、六水硝酸镁为镁源,成功合成了无掺杂羟基磷灰石(HAP)、碳掺杂羟基磷灰石(CHAP)和镁掺杂羟基磷灰石(MgHA
<正> 我院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在搞好专业学习的同时,很重视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去年下半年,我院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清华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研究生共同筹建北京
2006年“两会”期间,特殊教育倍受关注,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特殊教育的发展常常与法的制定有密切联系,特殊教育立法极大推动着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确
本文旨在探讨加强随班就读管理,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体系,提高随班就质量的形式与方法。在提高随班就读质量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管理,不断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机制;坚持教
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中,不但表现为同各种错误的思潮进行斗争的过程,也表现为对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进行吸收的过程,即对立统一的辨证运动,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与马克思主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重要标志,通过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虚拟现实系统,探索网络远程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测试系统,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
我国乡村旅游的无序盲目发展对当地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本文在分析乡村旅游对当地社会文化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倡导乡村"社区参与"模式,强化乡村文化的传承
物理作为高中比较难学的科目之一,确实让不少学生望"物"兴叹。但实际上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物理有它独特的学习方法,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理念滞后、人力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