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管道化氟化制备二氟甲烷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133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相氟化工艺是工业生产含氟制冷剂的常见方法,一般采用釜式工艺进行,因反应釜容易受腐蚀而发生穿孔,在生产上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气相氟化工艺虽然减缓了反应物料对反应器的腐蚀速度,但是反应温度高,催化剂易结焦,应用范围较窄。开发高效的氟化新工艺对于氟化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连续流氟化工艺在线反应量小、过程精准可控、易于实现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是提高氟化反应过程安全性的有效方法。但是以氟化氢为氟源的液相氟化工艺因腐蚀性强、反应压力大,其连续流工艺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管道化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生产能力大、反应过程安全性高等优点。本文以二氟甲烷的制备为研究目标,开发了以二氯甲烷为原料,氟化氢为氟源,液相管道化氟化制备二氟甲烷的新工艺。先后进行了液相管道化反应器小试装置设计与搭建、液相管道化氟化工艺优化与循环氟化工艺开发、五氯化锑催化机理研究、失活催化剂表征与再生、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器的数值模拟,以及中试工艺包初步设计等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搭建了一套耐腐蚀性能强、压力控制精准稳定的液相管道化反应器小试装置。针对液相氟化工艺的过流介质腐蚀性强的特点,对比考察了碳钢(20#)、304、904L、316L和Monel 400五种常见合金材质的管路在液相氟化反应液中的腐蚀速度。其中,316L不锈钢材质的管路腐蚀速度较低,且成本较低。针对含有少量固体的强腐蚀性过流介质,压力控制难的技术问题,通过稳压罐连接分液罐的装置设计,实现了小试装置的压力精准稳定控制。最后,通过腐蚀速度的考察,确定了设计的小试装置的操作边界条件为:压力0.6~2.5 MPa,温度80~120℃,氟化氢流量≤200mL/min,能够满足液相氟化工艺的操作要求。(2)开发了具有安全性高、反应器生产能力大、失活催化剂便于再生等特点的二氟甲烷连续化制备方法。在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00℃,管道化反应器长度为50m(内径为4mm),反应压力为1.6MPa,二氯甲烷和氟化氢摩尔比为1.6:1,反应物总流量为90mL/min,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5%的条件下,氟化氢的单程转化率达到16.3%。在该反应条件下,小试装置可以实现24 h稳定运行,运行期间产物浓度稳定,其中二氟甲烷的浓度分数始终保持在58%左右。(3)对SbCl5的预活化、催化机理、催化剂失活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分析,实现了失活催化剂的高效再生。借助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目前存在的两种可能的SbCl5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较为可能的反应机理为:SbClxFy(x+y=5)中的氟原子直接接近CH2Cl2的碳原子,碳原子上的氯原子逐渐远离并接近锑原子,最终C-Cl断裂,C-F形成。通过对SbClxFy(x+y=5)催化反应能垒的对比,发现其催化活性从高到低为:SbF5>SbClF4>SbCl2F3>SbCl3F2>SbCl4F,即锑盐的氟化程度越高其催化活性越高。但是SbCl5氟化生成SbClxFy(x+y=5)是逐步进行的,SbClF4在高温下容易分解生成SbF3。所以,从SbClxFy(x+y=5)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两方面角度的综合分析,对SbCl5进行室温预活化,主要生成SbCl2F3和SbCl3F2,能够同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此外,对失活的催化剂进行了分离,通过XPS表征分析确定其成分为SbF3,分析了产生SbF3的主要原因可能是SbCl4F的自分解以及五价锑盐被还原性物质还原。最后,提出SbF3通氯气反应的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再生后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可直接回用。(4)建立了液相管道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管道化反应器的放大效应进行了预测,并在小试装置上对管径进行适当放大,为进一步中试放大提供依据。针对液相氟化生成大量气体的反应过程特点,利用管道化反应器管长和产气速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生成一氟一氯甲烷和二氟甲烷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分别为:r1=8.2×105×exp(-17.295/RT)[HF]1.2[CH2Cl2]0.7,r2=1.3×106×exp(-19.3/RT)[HF]1.6[CH2ClF]0.9。将动力学方程和传质过程耦合,分别建立了一维拟均相模型和二维拟均相模型。通过两种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比,发现两种模型均较为可靠,二维拟均相模型可以提供产物浓度沿反应器径向的分布信息。利用二维拟均相模型,对管径为4 mm、6 mm、8 mm、10 mm、25 mm和50 mm的管道化反应器的反应效果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管道化反应器的放大效应较小。在小试装置上,将管道化反应器管径从4 mm放大到8 mm,一氟一氯甲烷和二氟甲烷的产率基本维持不变,和二维拟均相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一致。(5)结合本文开发的液相管道化氟化小试工艺数据,按照相关标准以及技术规范,对年产250 t/y二氟甲烷的中试工艺包进行了初步设计。提供了由进样单元、反应单元和分离单元组成的P&ID图,确定操作工艺条件,并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对物料消耗量进行了估算,对主要物质进行了物料衡算,提出了“三废”处理方案。并且按照危险化工工艺中试要求,对自控点位和联锁装置进行了设计。为进一步的中试试验提供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为了解潮沟形态的空间变化特征,以辽河口潮滩为例,基于潮位校正原理精确划分潮区,采用半自动方法提取精细化线状潮沟图像,基于潮沟分级算法对潮滩潮沟进行分级,定量分析潮沟的形态特征参数,并进行潮滩上潮沟网络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潮沟的级别与平均长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随着潮沟级别增加,研究区潮沟平均长度呈指数上升,潮沟数量呈指数下降(R2>0.99);随着潮滩高程逐渐降低,潮沟总密度显著减小,随着潮
本课设计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围绕游戏学练这一主线,采用多种运球方式与传统游戏相结合的练习形式和激励学生完成运球技能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在练习中积极的认知与体验,特别关注学生动作技能个体差异及不同层次的练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相互合作,学会欣赏老师与同伴的动作示范,善于发现优点与缺点。老师向学生渗透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
农村出版物发行一直是我国出版物发行业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农村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十三五”期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在规模上有了较大增长,但“小、散、弱”的基本状态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网上书店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培育,已经发展成为图书零售市场的主渠道,城市出版物发行步入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一体化发行格局已经形成,而农村明显滞后。因此,为改善我国积弱已久的农村出版物发行市场,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免疫疗法作为新型的免疫疗法发展迅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并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然而CAR-T免疫治疗在实体瘤中的疗效却未有较大突破。以CAR-T免疫疗法为基础的联合治疗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并为CAR-T免疫疗法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CAR-T免疫疗法与免疫检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147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19年1—9月期间入院者,73例)和研究组(2019年10月—2020年8月期间入院者,74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创面治疗,研究组给予PRP创面注射治疗,1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4个疗程。比较
目的 确定并筛选出与肩胛下肌腱(subscapularis,SSC)撕裂高度相关的可靠预测指标,并开发一种基于网络的动态列线图模型,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干预SSC撕裂。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21年12月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52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16年7月—2019年7月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纳入训练集队列,2019年8月—2021年12月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纳入验证集队列中。按照肩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翻译后调控蛋白质功能的重要方式。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富集和鉴定是研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功能的前提条件。化学生物学方法具有可靠的富集能力,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的鉴定能力。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蛋白质研究的前沿问题,然而目前的研究中缺少有效的方法整合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因此,本课题拟将两种技术有机结合,提高对翻译后修饰的鉴定与功能研究能力。通过高分辨质谱的鉴定和Gal-T1化学酶法的标记,发现
在青少年冰球运动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作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助于冰球运动员提高自身竞技技能。然而,我国青少年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因专项化体能训练较少,训练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后续恢复性训练。针对这种情况,该文将对我国青少年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提出可行性实施对策。
<正>2020年8月,甘肃省财政厅、省扶贫办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联合工作组,赴会宁县、岷县、张家川县、秦州区等4县区,就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开展实地调研指导,并对全省13个市州涉农资金整合情况进行了调研。基层普遍认为,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是政府部门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财政资金管理机制从"撒胡椒面"到"握指成拳"的重大变革,有效破解了资金"条块化、碎片化"的束缚,解决了资金分配"下毛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