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留梢量、留穗量和叶幕结构等整形方式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乌兰浩特市北郊5-6年生的红提葡萄园,通过不同生长阶段对枝条、花序和果穗进行修剪和改变叶幕结构,对葡
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的木本油料植物,其种子油脂含量很高,是一种很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植物。本试验克隆获得石栗ACCase中BCCP(生物素羧化酶载体蛋白,biotin carboxylase carrier protein)亚基以及BC (biotin carboxylase,生物素羧化酶)亚基的编码基因accB与accC的全长cDNA序
近年来,农民为保证粮食产量的提高、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与日俱增,对农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不少人士开始探索和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逐步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我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农业地域不同、地域经济发达程度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生态农业模式。华北地区长年以来形成了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为主体的种植模式,本试验从施肥方式和病虫草害管理方法的角度出发,将有机
以陆地棉TM-1和常抗棉配制种内杂交组合构建RIL作图群体,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手段进行陆地棉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黄萎病抗性QTL定位研究。为提高试验的精准度,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选取大田和病圃作为棉花黄萎病病指鉴定的不同环境条件,且每个条件下又设3次重复试验,结果发现,大田环境下调查所得病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而病圃中得到的数据存在偏分离现象,这与病圃鉴定时感病植株的易丢失有关,对于存在偏分离现象的表
本研究以大豆新品种山宁16号为研究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期因素(B)设4个水平分别为:6月16日,6月21日,6月26,7月1日;种植密度因素(D)设5个水平分别为:12×10~4株/hm~2,15×10~4株/hm~2,18×10~4株/hm~2,21×10~4株/hm~2,24×10~4株/hm~2。研究了播期与种植密度对山宁16号生育进程、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性状等的
大豆营养价值丰富,发展大豆生产对改善人民的食物结构、满足蛋白和油脂的需求以及发展畜牧业和食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磷是大豆植株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以多种方式参与大豆植株体内各种生物的化学过程,对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于2012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实习基地进行,采用盆栽的方法进行研究。试验设置3个土壤磷素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为9.96、16.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