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取了新地区主义作为理论框架来分析东亚经济合作并对中国构建在东亚地区的地区主义战略进行了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地区主义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新地区主义在东亚的兴起无疑为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发展和丰富了地区经济合作的理念,并推动着东亚经济合作的进程。东亚经济合作也为新地区主义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东亚经济合作的未来。在新地区主义的影响下,东亚经济合作的四种结构(东盟FTA、东盟10+1FTA、中日韩FTA和10+3下的APT)开始建立或发展起来,它们都有可能成为东亚经济共同体的雏形。对这几种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中日韩分别与东盟发展自由贸易区,待到时机成熟再将三者联合组建东亚自由贸易区,成为新地区主义框架下东亚经济合作发展的最佳途径选择。但是现阶段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却因为东亚地区制度的缺失而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借助国际关系理论对新地区主义发展的理解,分别从权利与利益、制度、规范与认同三个视角对东亚经济合作中的美国因素、主导国缺失和东亚认同缺乏等相关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中国的东亚地区主义战略,认为积极参与东亚经济合作是中国在东亚的地区主义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提出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应该继续保持积极参与者而非积极主导者的自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