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形特征的自动匹配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uxiax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图像的自动配准和地形的自动配准,重点在于基于图像特征点(角点)的匹配和基于地形特征线的匹配两部分.全文共分为七章,摘要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介绍图像匹配和地形匹配的研究意义和常用方法、以及国外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它的主要用途.第二章主要是介绍图像自动配准的基本概念、配准的过程以及图像配准的相似度,另外分别介绍基于子图像匹配包括基于熵、基于梯度、基于配准力等等,同时介绍了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搜索算法、介绍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搜索方法和基于图像特征的配准方法,为以后的章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主要是介绍基于图像特征的自动匹配,往本章中介绍图像分割的种类:基于像素的分割、基于边缘的图像分割、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图像特征的提取,角点的提取等等;介绍各种角点提取的方法.第四章是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地形图的自动配准问题,本章通过数学形态学上的击中与击不中(Hit-Missing)变换,对于地形图进行边缘细化,通过对于地形图中的边缘进行编码确定地形图中的格网点位置,根据格网点的位置的理论坐标对于整个地形图进行自动配准,这样就可以自动的生成等高线图,根据等高线图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同时为最后第七章的地形的特征线的提取和基于特征线的匹配奠定基础.第五章是介绍通过序列航空影像完成地形的三维重构,以及地形的表示.提出根据两个图像的对极几何约束条件,提出采用恢复法消除两个图像之间上下视差,从而使得图像的二维相关变成为一维相关,这样可以提高相关速度,为快速的三维重构奠定基础.在三维重构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采用不规则三角形(TIN)构建地形表而,然后,转换为规则的DEM格网,从而为第六章进行的地形特征线配准提供基本的保证.第六章地形特征线的提取和基于地形特征线匹配.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之一,在这一章中,首先分析基于地形特征线进行分析,对于基于地形悬崖图(Cliff Map)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它们存在的弱点,提出了基于地形特征线进行匹配的设想.根据地形特征线的定义,采用山谷线(水系)作为特征线来进行匹配,并给出提出水系的具体算法,并且根据第四章、第五章获得DEM进行特征线的提取,然后对于特征线进行匹配,从而完成基于地形特征线的自动匹配.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TM1300音频系统的驱动原理和AMR算法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重点讨论了驱动程序的设计和AMR在DSP上的优化。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1)完成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TM1300和
随着通信新业务的发展,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对网络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波分复用(WDM)或副载波复用(SCM)与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本文主要围绕GMPLS中保护与恢复技术、及移动性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的侧重点选择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与网络阻塞率的降低、选路机制与算法、快速切换机制等方面。论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对LDPC码在IEEE802.16a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LDPC码的背景和无线城域网的进展情况;第二章介绍了LDPC码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码的结构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增加,无线通信已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无线通信环境的特性以及移动多媒体应用业务的特点对视频图像的编码与传输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共无线移动
近年来,对复杂运动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成为了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前沿课题和紧迫任务。在一个短的雷达信号处理周期内,复杂运动目标可以一阶近似为匀加速度运动目标,其回波模型
地面运动目标检测(GMTI)技术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了实现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星载SAR-GMTI系统需要工作在下视状态,这种情况下雷达系统会接收到来自
近年来,随着目标RCS的进一步减小,微弱目标检测问题已经成为雷达技术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否实时发现空间中的微弱目标对提高现代雷达的战斗力至关重要。微弱目标的回波信号
本论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国内外已有的包括加密算法、单片机应用等研究成果,结合现有通信中的身份认证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
现代通信正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飞速发展,一个是面向全球范围日益增长的宽带通信;另一个是基于蜂窝小区结构的无线通信。因此带宽和移动通信是当前电信业中两个主要推动力。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