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文人茶事美学意蕴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f36318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喝茶与中国人来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悠悠中华,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着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原本最平凡的日常行为,在文人的推动下,跟随着历史的车辙,上升为带有文化与审美意味的精神性活动。从西晋杜育写下歌吟茶事的《荈赋》起,茶事活动便带着它独有的风雅与审美,流转到今天。唐时的精致,宋时的浪漫,经过蒙古人的金戈铁马,流转到晚明,它所呈现出的清新自然,让茶文化这颗种子真正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并深深影响了我们当代人的茶事生活。本文以晚明文人茶事的审美趣味与美学意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论述晚明文人茶事的审美意蕴,总结出其对构建当代生活茶事美学的意义,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说明晚明文人茶事概况。第一节首先进行概念界定,对晚明与文人茶事的概念及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第二节追溯晚明文人茶事的历史渊源,梳理了自魏晋迄明清茶事美学的特征,藉以阐明晚明文人茶事美学对前朝的继承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三节说明晚明文人茶事的背景。晚明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一方面是文人“入仕”不得或陷入“党派之争”,文人对“物欲,物化”保持清醒与警惕的方式便是倡导并实践“生活美学”。第二章钩沉晚明文人茶事生活,以彰显他们的审美趣味。通过对生活茶事与山水茶事两种形式的描述,说明晚明文人茶事的审美趣味主要体现为“知行合一”,即茶事亲为。在这些活动中,文人们会亲自参与到茶叶的生产与制作中,也会亲自汲水烹茶,体验茶事之乐,以抒发他们追求“乐山乐水”之性灵境界的审美情怀。第三章阐释晚明文人茶事的美学意境。第一节从茶源之清、茶人之清、茶境之清三个方面分析文人茶事美学意境的生成。在第二节中,通过分析晚明文人茶事所追求“清”之境界,说明茶事美学不仅仅是一种美学意境,亦是文人对抗“浊世”的一种生活方式。第四章说明借鉴晚明文人茶事美学,以构建当代生活茶事美学的可能性及其意义。论文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出从“山水茶境”到“案上园林”,从“精美茶器”到“手作茶器”的“生活茶事美学”晚明是一个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也是历史长河中文人直面“心”与“物”问题的一段时期。如何平衡“心”与“物”的矛盾与冲突,亦是当代中国人需要面对的问题。晚明文人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美学”,以求在浊世仍能葆有一颗清净纯真之心;但他们也会因此走上极端,陷于对物质的过度迷恋,奢侈之风因之盛行,也就适得其反。对于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来说,正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构建真正的“生活茶事美学”,让我们过于匆忙的心,真的可以在一杯茶中安顿下来。
其他文献
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两年多来,旅游系统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
学位
品管圈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在众多领域获得推广。本文主要描述品管圈在医院护理项目——降低留置针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上的成功运用流程,主要目的有:一、总结本次活动的
目的研究一株地衣内生真菌Sporormiella irregularis(No.71-11-4-1)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对其
探讨应用ELISA竞争法测定正常人尿金属硫蛋白含量的价值。 [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了2 0~ 2 3岁健康在校大学生 93份 (男 49,女 44 )晨尿样品的MT。 [结果 ]本法的检测下限为
阐述了紫外线各波段对人体的危害,比较了不同紫外线测试标准AS/NZS4399、AATCC183、EN13758.2、GB/T18830—2009之间的区别,分析了实际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重点讨论了织物纤维种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深刻分析和总结了中国工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工会建设的时代主题、根本保证、工作路线、战略重点、主要抓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尼群洛尔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生化、血常规的影响,以评估尼群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性。方法:对江苏省海安县6个村、东海县4个村的18~70周岁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hs-CRP及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A组(n=32)给予瑞舒
在国家级"非遗"宁波走书传承、保护、创新实践中,必须正确认识宁波走书现实题材的创作、宁波走书表演艺术的合作性、宁波走书传承与创新等问题。根据宁波走书发展实际,在传承
<正>2017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复苏迹象,银行业经营整体状况有所好转,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和中国银行业增长稳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