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不V”、“V不”和“V吗”比较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不V”和“V不”格式常出现在正反问句中,“V吗”则是指不带宾语的动词与疑问词“吗”可单独构成一个小句的特殊格式,在实际运用中这三者经常可以替换使用。但学界对这三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所在句式的整体分析上,缺乏对格式本身的专题对比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对这三者从格式、句法和语用上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对比分析,并提出一些对外教学策略以供参考。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缘起、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并对前人的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第二章分析了“V不V”、“V不”和“V吗”的格式特点。首先,对这三种格式的动词兼容性进行考察:表示状态义的光杆动词或动词结构,当它们满足[-自主][瞬时][完成]这三个语义特征时,都不能进入“V不V”、“V不”及“V吗”。而不都能同时进入的情形我们分析了带“了”、“着”、“过”的动词。其次,“V不V”格式有丰富的变化形式,相比原式,其变化形式的使用频率更高,这一点是另外两种格式所不具备的。再次,我们认同“V不V”和“V不”并不同源,并从句法分布和语气词共现两方面进行论证,我们认为这与“不”的性质有关。第三章从句法功能层面考察了这三种格式。“V不V”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末,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作补语时多为动词对举结构)。“V不”一般出现在句末,只作谓语;“V吗”一般出现在句末,动词V作谓语,特殊条件下还可出现在句首或句中,作话语标记,有引发功能。第四章从语用功能层面分类总结了“V不V”、“V不”和“V吗”能够实施的言语行为,并结合“确信度”对它们的疑问程度、语义倾向进行考察,我们认为它们的疑问度可以分为五级,并构成了连续统。但在表达不同疑问程度时,三种格式的选择运用有所侧重。第五章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及日常积累的语料,对留学生习得“V不V”、“V不”和“V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总结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汽车空调风道是整车空调系统的组成部件之一,其送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驾车的舒适性。为了提高风道送风性能,文章从影响风道系统的设计要素分析空调风道设计的具体要求和
为了揭示猪α-(1,2)岩藻糖转移酶2(FUT2)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并提高其在外源宿主内的表达量,本研究综合运用EMBOSS Explorer网站和CodonW软件包分析了猪FUT2基因的密码子使用
针对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个环节,从行政决策组织、行政决策活动、行政执行组织、行政执行活动、行政监督组织、行政监督活动六个方面探讨了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正式组织的地方就有非正式组织。图书馆管理中也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对图书馆的管理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带来许多消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关注。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要求。近年来,由于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接收有着越来越多的形式,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在智库的影响力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分析国内外智库,探讨新媒体与智库之间潜在的
隧道工程属于生命线工程,公路隧道开凿的主要目的就是绕过岩石和水体障碍,实现公路交通的畅通,公路隧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某隧道工程为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