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行部分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后的圆锥角膜患者,评价使用手机阅读对角膜移植术后早期植片上皮及中后期植片愈合的影响。方法调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因圆锥角膜完成期行部分DLKP术的92例患眼的术后情况,随访时间平均为3个月。其中58眼作为回顾性临床研究,对34眼进行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病例以术后每日连续使用手机阅读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不使用手机阅读组20眼、低剂量接触组(≤2h/d)19眼、高剂量接触组(>2h/d)19眼。术后早期(2—3周)应用AS-OCT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中后期(术后3月以内),观察有否出现角膜松线、植片翘起和新生血管生成的情况,并通过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功能测试(Schirmer test)评价各组间的差异;对于使用手机的患者,记录并计算其使用手机时的首选视物距离及眨眼频率。在前瞻性研究中,严格限制34位患者使用手机阅读,同样随访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功能测试(Schirmer test)以及角膜植片愈合及有否并发症。结果1.回顾性研究中,比较各组植片上皮愈合时间,不使用手机阅读组(4.45±1.28天)与高剂量接触组(7.68±3.78天)之间有显著差异(P2<0.001),低剂量接触组(5.68±1.70天)与高剂量接触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3=0.018),不使用手机阅读组与低剂量接触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1=0.359)。BUT检查中,不使用手机组(5.11±1.46 s)与高剂量接触组(3.60±1.45s)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4),低剂量接触组(4.71±1.02 s)与高剂量接触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3=0.043),不使用手机阅读组(4.45±1.28天)与低剂量接触组(3.60±1.45s)之间无显著差异(P1=0.359)。Schirmer test结果中,不使用手机组(11.40±3.36mm)与低剂量接触组(8.13±4.22 mm)及高剂量接触组(5.12±2.30 mm)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1=0.003,P2=<0.001,P3=0.008))。2.前瞻性研究34例行术后干预手机阅读者,其术后各检查结果与不使用手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术后出现角膜松线、植片翘起和新生血管生成患眼共16眼,不使用手机阅读组2例出现缝线松动,低剂量接触组4例,高剂量接触组10例。愈合欠佳部位多位于植片睑裂区。4.对于使用手机的患者,通过记录并计算其使用手机时的平均首选视物距离193±7mm,使用过程中平均眨眼频率为9±7次/分。结论角膜移植术后患者连续使用手机阅读超过1小时,泪液分泌功能异常且自觉干眼症状明显;超过2小时,上皮愈合时间延长,且影响BUT及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增加早期植生缝线松脱的机率并影响睑裂区植片愈合。